首页诗词大全正文

古诗苏轼的上句(苏轼的一句诗)

admin2023-01-255古诗苏轼的上句

今天给各位分享古诗苏轼的上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轼的一句诗进行分享,相信一定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如未解决可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的古诗

苏轼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也是有着许多优美的古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的古诗,欢迎大家的阅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朝:诗人苏东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春景

宋朝:诗人苏东坡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宋朝:诗人苏东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朝:诗人苏东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东坡的文章特点

苏东坡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东坡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东坡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东坡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东坡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东坡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东坡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东坡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而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苏东坡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家的习气遂逐渐减弱,例如元祐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东坡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东坡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苏轼古诗

苏轼诗人(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我精心为你整理了苏轼诗人古,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9、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0、大秦寺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11、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12、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暂且抒发了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的就是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必须就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加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好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要让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正式武装组织。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释为:天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赏析

1.这首词是苏轼诗人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诗人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诗人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诗人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诗人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诗人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诗人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诗人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诗人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少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2.这首词写苏轼诗人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诗人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 qíng 举起] 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骑卷平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苏轼诗人这个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报)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习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写出了他的形貌,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扬的精神状态。

转入下片,作者又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他说,他刚刚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气粗胆壮(即胸胆尚开张),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看来好像是承接上片,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其实,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猎。他在考虑更为重要的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诗人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诗人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古代诗人苏轼的诗句

大家平时会关注古代诗人苏轼的诗句吗?关于古代诗人苏轼的诗句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人苏轼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诗人苏轼的诗句(精选篇)

1.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4.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6.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7.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8.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9.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定风波·三月七日》

10.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1. 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春景》

1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13.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前赤壁赋》

14.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 / 冬景》

古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最新篇)

1.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屈原塔》

2. 昨夜霜风。——《行香子·秋与》

3.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阳关曲·中秋月》

4.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5.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望江南·超然台作》

7.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海棠》

8.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9.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后赤壁赋》

10.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11.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2.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富人之子》

13.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

14.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花影》

15.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古代诗人苏轼的诗句(热门篇)

1.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临江仙·送钱穆父》

2. 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3.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4.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念奴娇·中秋》

5.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记》

6.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8.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

9.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10. 常羡人间琢玉郎。——《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11.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12.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13. 伽花彩甚奇,谓有初春之兴。——《浣溪沙》

1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琴诗》

15. 亭以雨名,志喜也。——《喜雨亭记》

16.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

17.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东栏梨花》

18.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方山子传》

19.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西江月·顷在黄州》

20. 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如梦令》

[ 古代诗人苏轼的诗句 ]相关文章:

1.诗人苏轼人物生平

2.诗人苏轼简介

3.古代山水诗人有谁

4.宋代诗人苏轼的`生平故事

5.古代诗人的雅号汇编

6.古代诗人韩愈简介

7.古代诗人柳永的人物简介

8.古代诗人杨万里简介

9.古代诗人陆游生平简介

10.盘点古代诗人的雅号

苏轼《水调歌头_中秋》诗句全文

水调歌头.中秋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释:(1)高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上。

清满的明月,照耀着醉态朦胧的兀傲词人。月宫本非人间,岂可以“年”月相询?“琼楼”既在仙境,又何有世间之炎凉? 醉中的思致奇怪而又可笑,在起舞弄影飘逸中,未尝不带几分怫郁的清狂。彻夜的无眠毕竟孤清,亲人分隔的恼恨,便只能唯圆月是问。 月儿无恨,又焉知人间之离愁?阴晴圆缺,自是天运之常道。醉中的思绪旷达而无奈,那离合的悲欢,正可借自宽自慰消解。最有韵致的当然还是结拍:深情的祝愿,使人生充满希翼, 明丽的圆月,便不仅照耀了“千里”,

也照亮了这首豪放俊逸的千古绝唱!

(2)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3)这首词写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节,这一年也是苏轼出任密州的第三年。词分为上阕和下阕,词中有中秋的圆月,杯中的美酒,更有词人深思,惆怅,困惑,幻想,相思,和最后的通透。苏轼在词的小序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闭上眼将自己放置在这样的场景里,酒杯中残留的暧昧余香,与流动在血液里的酒精,一起作用,小心而又剧烈地碰触饮酒人此时敏感的神经。没有醉酒的经历,不过见过一些,听过一些,在想,在那瞬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月下,醉酒的人也许无法辨认,究竟是自己的视线模糊,还是事物的轮廓模糊。而我想,在覆盖的模糊中,一定会有某种存在的确定主宰着人的意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间在不停前移,时代在不断更替,但人寻找自我宣泄的方式似乎并不轻易改变。记得在电视里看到过很多次人醉酒的场景,他们在自己摇晃的视觉空间中暴露着自己发问的欲望,但又似乎并不企图找到任何想要的答案。中秋夜总能带来很浓的相思情绪,尽管自己也曾遭遇那种相思中落寞,但却不能说出这一晚与一年中剩下的364个夜晚有什么区别。也许人们已经习惯地把它当作了一个悄悄承认自己消极一面的借口。苏轼凝望着深蓝天空中的明月,回味着滑过喉间的酒味,设下疑问,让我们看到他心境的困惑与惆怅。这种方式的设问,让我想起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前觉得天际因为它的广阔无边而宽容得能包容下每一个彷徨的人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疑问,但发现人们虔诚的等待却被天际的空旷所嘲笑,答案埋得太深,人,依旧空洞而不知所措。但也许,对天设问是古人偏爱的一种形式,亦或是一种固执的表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在回答前面问题的同时又设下了新的疑问,是苏轼更深沉的思索。两句相关联的疑问让诗人丰富幻想的产生展现得自然而符合情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写到了诗人从现实中引出的幻想。觉得苏轼是一个容易沉醉于自然里的人,如同在他的《前赤壁赋》中一样,诗人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融在一起。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苏轼其人具有的浪漫的性格和飘逸的情怀,也或许是因为大自然——这个客观的实体不会给人的思想和精神再带去任何禁锢和压迫,便也或多或少淡化了人们主观情感里的痛苦。当时的苏轼正遭遇着政治上的失意——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地方官,前途的渺茫,加上与弟弟子由各分处异地,内心的抑郁如同一种强烈的药剂,使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翩然想法。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出世”的思想。上阕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现实与幻想的摩擦,隐射出苏轼矛盾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复杂心态。他再次提出了上天和自己都无法作答的疑问,内心的苍凉无奈与孤独,赤裸在“青天”陪衬的“明月”里,而又被脑海中幻想与真实存在的现实所释放。

我想,当心绪复杂或是混乱时,依赖某一种纯粹的情感或许可以是一种得到救赎的方法。苏轼对弟弟子由的想念不仅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更是他寻找自我宽慰的一种途径。在词的下阕,诗人用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让我们看到人生中的怅恨和悲怨被因此转化为了哲学上的旷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时的月亮被赋予了生命的迹象,月光从红色楼阁到雕花门窗的流动,恰好与苏轼波动的思绪所对应。月光最后移落到了长夜无眠的人身上。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常背诵的李白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似乎思念的苦总会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深切浓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会因为有了黑夜中月光映照下影子的陪伴,而在不情愿中更清楚的看到孤独的全身。苏轼在相思情最强烈时遭遇到月亮最最完整与明亮的一面,而无声缓缓释放热量的月亮却单纯得一无所知。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了对月亮的质问:月亮本来是没有恨事的,为何偏要在人们离别之时显出晶盘的样子,偏要增添人们多少“月圆人未圆”的怅恨。这是蓄谋的嘲弄?还是另类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既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又是诗人对人生的重新思考:自“古”以来,世上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的一生中有欢乐必有悲苦,有团聚必有离别,就好比月亮也会遇到阴、晴、圆、缺。有人说这是苏轼对人生哲理性的思索,他意识到了事物的残缺性和两面性。苏轼将感情转入理智,化苍凉为明达,在对人生的诠释中找到了自我宽解的路径。不过想问自己:人在想不到其他出路时,是否常去找一些看似与自己“同命相连”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此得到一丝丝的安慰?全篇的最后一句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谢庄《月赋》的诗句也写道:“美人迈兮音尘阕,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那么与亲人的离别也就不用一直悲伤哀怨,只求永远身体健康,能在千里之外共赏明月。不用怀疑,字的表面证实了诗人的洒脱与旷达 ——诗人似乎将自己对人生的思想领悟再一起升华,将之前所有的疑问化作一种美好的祝愿,充满迷茫苦闷怅恨凄切的情绪终究被积极达观的心境所替代。但是想问问当时的苏轼,难道纠缠于内心的的疑虑就真的那么容易消散吗?那“悲观”连带出的一切孤独,迷惘,绝望,无助又有多少价值存在于一个人不可见的内心深渊呢?

记得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说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想,人们喜欢事物激进发展的趋势,我觉得这是苏轼在写作这首词时所选用的一种模式。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描绘,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思想转折——让人豁然开朗的变化。只可惜,觉得词中显露的这些跳跃出现得太突然,到来的太快,似乎超越了时间可以测量的范围。所以有些相信词中隐藏着欺骗,痛心于诗人对自己伤痛的极力遮盖与掩饰。不过,也有些嘲笑自己的这种想法,也许乐与悲的转换可以是一瞬间的事,也许乐与悲之间根本就没有明显的划分。苏轼也只是努力在表现自己内心思想与情感的过渡

东坡宋苏轼的古诗

苏轼的古诗大全参考

1、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磻溪石——苏轼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苏轼的古诗有

苏轼的古诗汇总如下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10.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1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3.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1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17.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1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1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20.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2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22.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3.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4.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6.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满江红·江汉西来》

27.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临江仙·送钱穆父》

28.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29.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

30.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1.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少年游·去年相送》

32.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南歌子·游赏》

33.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南乡子·送述古》

34.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南乡子·送述古》

35.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望江南·超然台作》

3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3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8.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0.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2.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3.风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睛》

44.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江城子・风凰山下雨雨初睛》

45.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江城子・风凰山下雨雨初睛》

46.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47.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永遇乐・长忆别时》

48.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49.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0.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关于古诗苏轼的上句和苏轼的一句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呢?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链接:https://news1.ljinbo.com/shici/g-s-s-s-d-s-j-s-s-d-y-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