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大全正文

杰伊养德的上句(杰伊养德的意思)

admin2023-03-271杰伊养德的上句

今天给各位分享杰伊养德的上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杰伊养德的意思进行分享,相信一定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如未解决可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投资理财的名人名言 看大势者赚大钱

现在很多人都很注重投资理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钱生钱。下面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关于投资理财的名人名言 看大势者赚大钱,一起来看下吧!

1、重要的不是你的判断是错还是对,而是在你正确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你的力量来!

2、永远不要孤注一掷。

3、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4、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影不离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它也担心做失败,并尽量避免失误。这是一种悲惨的生活。

5、我完全投入这一工作,但这确实是非常痛苦的经历。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我在市场中如果作出了错误决策,我得忍受非常巨大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我确实不愿意为了成功而把赚钱作为必需的手段。为了找出支配我进行金融决策的规则,我否认我已经成功。

6.从事股票投资,至少会获得许多无形的收入。 邱永汉

7.把外国的技巧生硬地套用于中国股市,就会碰钉子。 左安龙

9.往往是越盲目的人越贪心,越贪心的人越容易上圈套。 杨怀定

10.您能够亏损的最大范围,就是您能够投资的最大极限。 邱永汉

11.注意成交量的变化,是选择买卖股票时机最简单的方法。 邱永汉

12.资产运用的最佳对策乃是火力集中。(关于投资理财的名言)邱永汉

13.投资股票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地被套住,不断地解套的全过程。 李双成

14.选股票就跟老婆一样,有时要稍微眯上一眼,不能要求得太美。 邱永汉

15.股票买卖的是未来,而非过去;研究过去,主要的还是要把握未来。 邱永汉

16.不冒风险发不了大财,也永远不可能在股市中占尽上风。 【德】杰伊古尔德

17.最聪明的投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成持股公司的老板。 【英】本杰明格兰姆

18.股市上有一句话:看大势者赚大钱,看小势者赚小钱,看错市的要赔钱。 杨怀定

19.初入股市,出手的第一招,不妨从自己公司或周围环境有关的公司着手。 邱永汉

20.股票市场大崩溃不会弄得人人都破产,这仅仅是经商是否得法的问题。 【阿】阿曼德哈默

21.我投资证券,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学习金融知识,用以分析金融政策和金融环境的变化。 杨怀定

22.股票乃是安全性最高的赌博,光凭赌运并不一定能够成功,还有赖于思考力与忍耐力来结合。 邱永汉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投资理财的名人名言 看大势者赚大钱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福新年赚大钱的句子

祝福新年赚大钱的句子

1、人生如梦,钱财乃身外之物,赚的钱是为了花的,但花钱是一门艺术!祝你懂得花钱,生活小康,数钱数到手抽筋!

2、赚钱就像上坡路,卯足狠劲往上走,但还是很吃力。花钱像走下坡路,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如履平地。愿你多想上坡的苦和赚钱的累,花钱花过不后悔。节制花钱时刻不能忘,经济实用正适当。

3、赚钱是我为他人服务,累啊;花钱是他人为我服务,享受啊;人不能贪图享乐,也不能视钱如命,祝你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4、赚钱如登天,花钱如流水,工作拼着命,只够吃和穿,为了奔小康,日积又夜攒,几年如一日,终获幸福天。

5、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你挥一挥衣袖,钱包又瘦了下来,我努力地追随着你,你却飞快的离开。祝亲爱的朋友们,赚钱如兔跑,钱包鼓起来!

6、我的money,来得sohardy,我的money,走得soquicky,心情如此sady,不如早早saving!祝各位同胞挣钱得道,花钱有道,省钱上道!

7、加班的时候,总是三块五块,买衣服的时候总会三百五百;收入呈抛物线,花费是加速度;可是,哥希望你幸福,那样才会有钱途!

8、赚钱不容易,花钱要节制,适当的小气,开心又如意。花钱并不难,赚钱实不易,合理理财气,幸福又美丽。愿你花钱有节制,合理理财是关键,幸福才能万年长。

9、个个都说赚钱难,我看你却不一样,两指一掐月中到,见你忙着数钞票,数到眉角偷偷笑;个个都说用钱快,看你却是个例外,一日三餐都四块,月租我多一百块,你却一点不见外。祝收到短信的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10、金钱、理财、金钱观、价值观、节俭、储蓄、理性、消费,这些观念一直缠绕的我们,希望有车,有宅,也是正常的追求,金钱不能代表一切,生活豪华也不能代表幸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祝愿人人做的到!

11、赚到的钱不一定是钱,花出去的钱才是钱。人一辈子千回百“赚”,就为“花钱”月下任悠闲。赚钱不“赚”牛角尖,花钱不“花”冤枉钱,快乐就会到身边。

12、赚自己的钱,走前人的路,过自己的人生,笑你我的辛苦,花可以承受的钱,享可以体会的福,糊涂别人的奔波,享受宁静的幸福,放开有钱没钱的计划,过属于心情的潇洒。

13、赚钱就得花,花要花得好,花要花的妙。图小利伤自己,掉大鱼要小心,做生意要精明。懂得如何花才会赚的妙,祝你生意兴隆,一本万利!

14、黑爪子赚,白爪子花,别拿促进经济发展当借口,别把辛苦赚来的钱娱乐花。朋友祝你天天发财,不如祝你勤俭持家,幸福快乐!

15、金钱是把双刃剑,半边丑恶挂,半边良心悬;恶人昧心赚,好人血汗换;前者有报应,后者有善还;愿你善于理财,挣钱心安理得,花钱快乐相伴;祝你财运高照,善用金钱,一生平安!

16、花钱真容易,如“毛毛雨飘飞”;赚钱真难,似“西天取经--要经历99八十一难”!曾经有一个赚钱的机会,放在我眼前,我没有好好珍惜,如果上苍再给我一次赚钱的机会,我一定对钱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给这份爱加一个期限,我想说“一光年”;如果再让我表达如何珍惜钱,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一毛不拔”!

17、赚钱之道贵在思路有门道,行事有独道,办事要公道,为人要厚道,花钱之道贵在用在该用处,不为冤枉出,理财有门道,存钱有诀窍,祝你赚钱发发,花钱哈哈,开心快乐,幸福生活。

18、赚钱真难,赚钱真累,赚钱后物价上涨;花钱飞快,花钱豪爽,仔细一看钱包空;赚钱后半月大爷生活,花钱后本月瘪三生活,何时是头?愿你财源临门,理财有道!

19、辛辛苦苦把钱赚,大大方方把钱花,赚钱不易还很累,花钱容易还很爽,想要钱多需牢记,嫣然一笑值千金,送你祝福抵万两,开心快乐到永远!

20、赚钱如自转,从早到晚,全靠自己努力;花钱则像公转,一年到头,总有人帮着你。朋友,祝你自转快快,公转不再,腰包鼓鼓,天天发财!

21、钱啊,你来的速度比蜗牛还慢,走的速度比流水还快!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罢了。可惜只能盼望有一天能赚钱赚到数不清,数钱数到手抽筋!

22、赚钱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出;花钱就像急流之下,钱包总会平的。生活不容易,赚钱倍困难,节约是关键!愿你钱财不缺,一生好运,幸福永远!

23、生活十有不如意,赚钱固然辛苦,但千万要小心。花钱要恰当,理财是门大学问,边学边做事。祝你心想事成,财源广进!

24、赚钱赚到腿软,每时每刻不偷懒,只为钱包装的满,花钱花到手软,各式各样都想沾,钱夹空空方如愿,祝你家有聚宝盆,财源滚滚乐不完!

25、赚钱一心一意,二话不说,用九牛二虎之力,七拼八凑各方实力,过五花八门,闯四面八方,经三年五载,六六大顺,终于一本万利;花钱三心二意,六通四达,五彩缤纷,七折八扣,“九九”顺心如“一”;祝你赚钱花钱十全十美!

26、福气运气比不上财气,和气静气盼的是运气,赚钱花钱过的是个生活,有钱没钱要活出个快乐,合理用钱,学会存钱,轻松发财,源自于合理理财,愿你财运靠自己,发财靠学习。

27、赚钱有如上刀山下火海,特别艰难。花钱有如喝口水咽进肚,十分容易。我送你一双神鞋,让你上刀山下火海特别容易;我再送你一杯苦水,让你喝水十分艰难。我愿你:赚钱特容易,花钱有些难。

28、很久很久以前,以为自己想要的是很多钱,只是想花钱时可以尽情的快乐。很久很久以来,用一生的时间赢得了很多金钱,却输掉了那些原本简单的快乐;赚钱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花钱像汽车耗油一样快,祝你大赚钱也不冷落了些原本简单的快乐。

29、“日光”与“月光”,赚钱不及花钱快,一下子清光光。花钱是一门艺术,祝您合理用钱,“钱”途无量

30、花钱为朋友,收获友情,花钱为父母,感恩慈爱,花钱为爱人,甜甜蜜蜜,花钱为明天,幸福往前翻,赚钱只为花钱道,多多把握赚钱诀窍,愿你开心赚钱,财源广进。

31、生活满满的,赚钱多多的,花钱乐乐的,短信短短的,祝福暖暖的,愿你财源滚滚的,钱包鼓鼓的,日子火火的!

32、赚钱需要天天向上,花钱需要好好学习,挣钱需要三尺寒窗,花钱需要悬梁刺股,他日定夺钱海状元,金玉满堂,富贵万年!

33、赚钱时想想花钱的爽意,劲头更足,不会害怕吃苦;花钱时想想赚钱时的艰辛,切莫挥金如土。祝你挣钱有术赚大钱,花钱有方不糊凃。

34、累一累,拼一拼,把钱赚了,笑一笑,闹一闹,把钱花了,走一走,看一看,财源广进,瞅一瞅,搏一搏,找到诀窍,幸福赚钱心从容,聚在东风来匆匆,愿你发发发,哈哈哈。

35、人生最幸福的是赚钱,最无奈的是花钱,最悲哀的是没钱,最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了,最最最尴尬的是钱还在人没了!祝愿所有开心的朋友永远幸福,财富万年!

36、如果可以只赚不花,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发,如果可以只花不赚,那每个人都很潇洒,可是只能边赚边花,所以还是好好理财省钱吧,愿你理财有道,早日发财。

37、自从娶了一个会花钱的老婆,工作时间长了,加班加点多了,每天一口气赚双份不费劲儿了。一个会花钱的老婆,让你的赚钱精力一天顶过去五天!你还在等什么!

38、"生活不是劲舞团,没有宠爱一生的版本。金钱也同样如此。不怕讨债的是英雄,就怕欠债的是真穷。愿我们都做有钱人!"

39、赚钱全身汗流,花钱如流水过,只想简单过生活,钱多钱少照样过,放平心态也洒脱,身体健康多快乐。祝你经常钞票不离手,花钱快乐!

40、没钱的时候要宽心,生活注意保持开心,有钱的时候要收心,生活要保证小心,赚钱的时候要养身,好身体是人生本,花钱的时候要用心,留的辛苦幸福存,偶尔盼盼财源广进,也愿你福运光临。

关于理财的名人名言

1、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当时理智克制一些。——李嘉诚

2、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宋)王安石

3、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他能够赚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他如何投资理财,人找钱不如钱找钱,要知道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美)沃伦·巴菲特

4、一个人除了赚钱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如果只顾赚钱,并赔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李嘉诚

5、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李嘉诚

6、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汉)贾谊

7、为国者,取之民而藏之官,出之官而散之天下。——(明)邱浚

8、投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东西!——(美国)约翰·坎贝尔

9、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战国)《管子·牧民》

10、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钱可以解决的,但是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钱才能解决。——李嘉诚

11、始终遵守你自己的投资计划的规则,这将加强良好的自我控制!——(英国)伯妮斯·科恩

12、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宋)司马光

13、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而为国理财者次之。——(明)邱浚

14、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宋)王安石

15、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李嘉诚

16、如果一点钱也没有,生活不会快乐;如果有很多钱,也不一定会很快乐。钱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一个充分条件。——(中)曾子墨

17、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的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李嘉诚

18、人们的生产超过自己的消费越多,他们对国家越有益。——(法)魁奈

19、理财市场是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更多经验的地方!——(美)朱尔

20、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李嘉诚

21、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宋)王安石

22、夫天下财虽有限,散之则如沙,而机关滞;聚之则成团,而魄力雄。——(汉)黄兴

23、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李嘉诚

24、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美)乔治·索罗斯

25、财富是指你生活品质的程度,而不是你赚钱的多与少,要体会富有的滋味,并不需要标明自己有上亿的财产,而是去过、去想过适于你的生活。——(美)洛克菲勒

26、不要懵懵懂懂的随意买股票,要在投资前扎实的做一些功课,才能成功!——(美)威廉·欧奈尔

27、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象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美)彼得·林奇 关于“理财”的名人名言

·国家的收入是每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孟德斯鸠(法)

·要把国家的收入规定得好,就应该兼顾国家和国民两方面的需要。当取之于民时,绝对不应该因为国家想象上的需要而排除国家实际上的需要。——孟德斯鸠(法)

·人们的生产超过自己的消费越多,他们对国家越有益。——魁奈(法)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管子·牧民》(战国)

·俭则伤事,侈则伤货。——《管子·乘马》(战国)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管子·牧民》(战国)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贾谊(汉)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宋)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王安石(宋)

·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王安石(宋)

·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王安石(宋)

·用于国有节,取于民有制。——苏轼(宋)

·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而为国理财者次之。——邱濬(明)

·为国者,取之民而藏之官,出之官而散之天下。——邱濬(明)

·夫天下财虽有限,散之则如沙,而机关滞;聚之则成团,而魄力雄。——黄兴(汉)

·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中)

盖茨比为何了不起

盖茨比为何了不起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主人公杰伊·盖茨比本是北达科他州的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自幼梦想做个出人头地的大人物。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步步高升,并更名为杰伊·盖茨比。他在一个军训营里任中尉时,爱上了南方的大家闺秀黛茜·费。可是当他戴着军功勋章在战争结束后从海外归来时,黛茜已嫁给了一位来自芝加哥的、体格健壮、极为富有但举止粗鲁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农。接着,盖茨比艰苦创业,由一个贫穷的军官奋斗成为百万富翁。他在长岛西端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与住在东端的布坎农夫妇隔海湾相望。他的府第每晚灯火通明,成群的宾客饮酒纵乐。他唯一的愿望是希望看到分别了五年的情人黛茜,当他们重逢时,盖茨比以为时光可以倒流,重温旧梦。但黛西和盖茨比旧情复燃还没多久,黛茜开车碾死了丈夫的情妇,盖茨比替她承担了罪名。与此同次汤姆栽赃盖茨比,告诉情妇的丈夫,盖茨比才是那个背后的情夫。盖茨比终于情妇的丈夫枪杀,除了本书的记录者、“猫头鹰”先生以及盖茨比的父亲,其他人,包括黛西和那些曾经的宾客们都没来送葬。

1) 盖茨比的有理想有抱负,可以说从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盖茨比出生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的一个贫穷农家,父母了他一个名字——James Gate,父亲整日在田间劳作,但家里却依然只能勉强度日。当他长大,开始知道人原来可以不种田就能活,而且比种田的人还活得好得多。于是他开始向往那种体面的生活。同时,有点瞧不起整天脏兮兮的父亲,觉得他吃东西都像头猪, 为这话父亲揍了他一顿。“He told me I eat like a hog once and I beat him for it” 但同时父亲也告诉了我们一段话“Jimmy was bound to get ahead. He always had some resolves like this or something.”这里的something指的是盖茨比的一张清单,清单中列举了起床,练习演说(practice elocution,poise and how to attain it) 一个人从小就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对礼仪教养有如此规划,并能将其付诸行动,这是何等的了不起!

2) 盖茨比的有行动力有韧性,从他的青年成长期也可以看出 长大了的盖茨比,决定到镇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怀揣着梦想踏上了远方的火车。他辗转了很多地方,拼命学习手艺,干低贱的工作(For a year he had been beating his way along the south shore of Lafe Superior as a clam digger and a salmon fisher or in any other capacity that brought him food and bed. )一边鄙视自己的工作一边复习自己的梦想。他视自己是上帝之子(a son of God),给自己换了个名字——Jay Gatsby(Gatsby,盖茨比,英文谐音为God's boy)。后来有一天他在湖边救了一艘快触礁的船,船长是一个百万富翁,他发现盖茨比聪明伶俐而且雄心不小,于是把他带在身边,盖茨比从船上的听差做起,一直干到船长。 盖茨比在青年时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勇敢的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3) 盖茨比的坚韧可以从他经历了第一次挫折中看出 故事之后变的更加美好了:船长虽然粗鲁,但心肠挺好,给盖茨比留了两万五千美元遗产。但转折也来的十分突然,这些钱被船长的女人全部拿走了。 也许这就是一种“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不过南柯一梦”只是盖茨比的这场梦是自己的汗水一点点浇灌长大的,应当说他此时是崩溃的,也许他可以就此回家种地了,但了不起的盖茨比他马上就重新收拾了心情,去了军队。 当然也之后遇见了黛西,去了“牛劲”,以不合法的方式赚了大笔大笔的钱。

1) 当时的美国与美国梦     当时的美国,可以说是全员都在追求着同一样东西:美国梦 所谓的“美国梦”指的是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这激励着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奋发向上及世界各地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 到了20世纪年代,“美国梦”开始慢慢变成了颓废、腐朽的代名词。最初的那种艰苦工作、生活的节俭、节制等价值观念逐渐都淡薄了,这些都被后来的享乐主义、铺张浪费所取而代之,正如本书中那一场场奢华的派对,一个个精美绝伦的mansion。     不得不说,盖茨比本人几乎就在践行着一种美国梦,和周围所有的人一样,但也就是在这些一样中,我们看出了盖茨比的了不起

2) 其他的“没有心”的人们 说道盖茨比的了不起,一定有周围人的衬托,除了本书的记录者与盖茨比外,几乎每一个出场的角色,都在沉醉,沉醉在泡沫,奢靡的生活里。自然,为了保持这种生活,人们总要付出些什么。

a) 黛西 电影中,盖茨比在死前的最后一刻,都在等黛西的电话,他都在念着黛西的名字,眼里看的还是她所在的方向。可黛西已经决定了要和汤姆一起离开这里,留下他们的烂摊子。黛西这里的做法,也无疑让人痛心。 黛西爱过盖茨比吗?当然是爱的,在她结婚时“She dropped around in a waste-basket she had with her on the bed and pulled out the string of the pearls”“Tell’em  all Daisy changes her mind.”可是这种爱没有办法超过对自己的爱。年轻时,黛西选择的是金钱和权势,而不是自己的爱。五年后,盖茨比也有钱了,可是黛西不能放弃自己的名声,以及她需要有人来承担开车杀人,并且都没有停留的罪名。而承担这个罪名的人,不能是自己日后的丈夫。 黛西漂亮绝伦,无比富有魅力,她也精明,她没有一颗红的心了,她的心就像她的每一条裙子那样,是白色的丝,金色的装饰,钻石的点缀。

b) 汤姆 这是一个从头黑到尾的角色,有情妇,还在黛西和盖茨比面前说自己日后会更爱黛西。陷害盖茨比,盖茨比被杀的第二凶手。 汤姆是什么呢?他似乎只是享受着生活:享受马球,自己有一个别人都希望的得到的妻子,还有一个放浪的情妇。什么都不需要变就可以了,这就是汤姆需要的。可是盖茨比要带走黛西,情人的丈夫要带她搬走,这些都让汤姆觉得十分不爽,这是影响了他美好的生活平衡。于是有机会时,他毫不犹豫的让盖茨比成为那个抢别人妻子还杀人的人,这样可以一次处理很多麻烦。 汤姆是恶毒的,他充分印证了那句话“他们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然后就回到自己金钱的屋子里去了!他的心,十分简单,只要一份自己想要的花花世界就可以了。

c) 其他的宾客们 几乎,每个名人,每个梦想成为名人的人,都做过盖茨比派对的宾客,不需要请柬,只要来就可以。 他们一边参加着盖茨比的派对,一边谈论着各种关于盖茨比的难听的八卦,这些人看来,盖茨比的派对和盖茨比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有人为泳池,表演,海滩,烟火付钱就行。这个派对是一种高层人士大聚会,而盖茨比刚好适合用作谈资罢了。 盖茨比死了,更何况是带着丑闻死的,那么这时候和他有任何瓜葛,都可能影响自己,所以自然不会来参加。 所有的人,所有的,都是异常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3) 盖茨比的真实 相比较所有人,盖茨比了不起在哪里呢? λ 就算在金钱的路上一直前行,也没有忘了追求幸福 在纸醉金迷的道路上,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只记得要有更多的钱了。钱已经约等于幸福了。 可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拥有了这么多的钱后,他还记得,他要的幸福是黛西,拥有黛西是远比金钱地位更重要的,所以连杀人的罪名都愿意替她承担,她对自己的东西的看法就是这些东西的价值。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这种对于爱情、幸福远高于金钱的态度,在当时那个人人都为了钱疯了,为自己的名声疯了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记录者尼克曾经说:“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 of men.”而本书中,尼克所代表的一种对道德成熟和精神成熟的渴盼。他对盖茨比是那样的赞扬。尘世太脏了,脏的盖茨比的真情显得那么透明;尘世太绝情了,让盖茨比的真情显得那么炙热。盖茨比是在物欲中仍有道德的,盖茨比为了爱情而做出的牺牲,是有些可笑的,尤其是在真心所托非人的情况下,但是,你不能忽视,人人都在看金钱,他在看真心的这种品质有多么可贵。

“I’m glad it’s a girl, and so I ” 黛西为什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美丽的小傻瓜?美丽自然很好解释,作为一位拥有美貌的人,黛西深知这种天赋给自己带来的优越性。 但为什么要是小傻瓜?很明显,黛西自己觉得聪明给自己带来了伤害。一个午饭的电话,黛西就明白了是情妇打来的,类似的这种聪明给她带来  了烦恼,所以到不如什么都不知道,神经大条一点活的更轻松。

2. 弗朗西斯先生与本书盖茨比的高度相似性     菲茨杰拉德: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兹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并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童年时就在向“上层”奋斗,参军,理想的是一个美貌却又物质的妻子。不得不说,作者几乎把自己映射到了盖茨比身上。

3. 其他人物的意义 (1) 尼克:本书的记录者,他代表的是一种对道德成熟和精神成熟的渴盼。 (2) 乔丹:无论是幻想还是现实,都不能带来真正的自豪

参考书籍:《弗.斯科特.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百年哈佛,人生哲学

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前身为哈佛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拨款400英镑。1638年在马萨诸塞的剑桥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4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 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 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 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 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 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哈佛历任校长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均是A).

历史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六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和约翰·肯尼迪。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Nobel Laureates ).

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 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

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它的总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的剑桥城,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竟然是与之齐名、同是世界第一学府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有趣的是,两大校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1986 年,哈佛大学隆重庆祝了350周年校庆。哈佛大学诞生于英国清教徒1620年移民到普利茅斯之后的第16年枣1636年(当时中国正值明朝末年),是遵照麻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最高法院的表决建立的。命名源于它的第一个捐资人约翰.哈佛枣一名年轻的牧师,1638年去世时,把他的图书馆和一半财产留给了新学校。由于清教徒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最初学校仅有一名男教师和九名学生。

学校早年开设的课程以英国大学的模式为基础,但是在思想上与这个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学保持一致。尽管它早年的许多毕业生成为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师,学校却从未正式加入过某一个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于1643年的早期的小册子阐明了哈佛大学的存在:“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相关介绍】

先有哈佛,而后有美利坚。 ——题记

美国第一所学府

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出来以后,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1780年,即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经有了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

当初哈佛学院的创办者把剑桥大学的模式移植过来,学院最初定名为“剑桥学院(Cambridge College)”。1639年,为了纪念学院的创办者和建校费用的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John Harverd),马萨诸塞议会通过决议,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

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 字样,意为“真理”。哈佛大学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意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校徽和校训的文字,都昭示着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

担任哈佛大学校长长达20年(1933~1953)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正是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第一流著名学府,对美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求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竞争中争先.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学府威廉·玛丽学院(今弗吉尼亚大学的第一所学院)诞生。1701年,耶鲁学院(今耶鲁大学的第一所学院)成立。这两所学院的出现,使哈佛学院有了伙伴和竞争的对手。18世纪下半期,北美洲陆续建起了9所学院,新建的学院虽然大体上仍沿袭英国古老学府的模式,毕竟时代不同了,受欧洲启蒙运动和产业革命的影响,数学和自然科学陆续挤进这些学院的教学领域。受英国古老大学传统影响较深的哈佛学院,面临着强有力的挑战。1727年,哈佛学院建立了数学和自然哲学的教授讲座,这是顺应时势的变革之举。此时,北美产业革命的势头兴起,新兴的工商业对应用科学的需求使哈佛面临着重大的抉择:要么墨守成规,这将失去它在北美高等学府中的领袖地位;要么推陈出新,以求继续执掌北美学府之牛耳。哈佛选择了后一条路。

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讲座开设后,哈佛学院还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教授们用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在数学领域内,设立了测量术和航海术等技术学科。1780年,医学教授讲座的建立,促进了植物学和化学的研究。教授们开展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北美和英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自然科学终于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阵地,并对其它学院产生影响。

1775-1783年,北美13个英国殖民地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哈佛学院顺应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独立战争的正义事业一边。在马萨诸塞,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毕业生,包括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1775年7月3日,乔治·华盛顿在哈佛学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独立战争军队的统帅,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设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后,哈佛学院给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约翰·杰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首届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长)等人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到1780年,哈佛学院已先后建立了神学、数学和自然哲学、医学等教授讲座,学院升格为大学。按照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传统,必须拥有3个学院的联合体,才够格称为大学,当时马萨诸塞州议会竟破格承认哈佛学院升格为大学,这既是厚爱,也是鞭策。哈佛大学继续抓紧自身建设,1816年设立了神学院,1817年设立了法学院,加上原有的以文理为主科的哈佛学院,一共有了3个学院,成为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大学了。19世纪上半叶,哈佛大学的影响已超出马萨诸塞之外,及于美国中部和南部。

在北美独立战争初年,哈佛学院的基金,连同地产的租金在内,不足1700英镑。战后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过18.2万美元。到了19世纪,由于校友的赞助,哈佛大学的基金稳步上升,1800年为24.2万美元,1869年为225万美元。

在此期间,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了较大的变化。1790年,哈佛大学开设了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包括天文学)、英文写作、哲学(包括形而上学、道德和政治)、神学、自然科学,希伯来语和法语两科由学生任选一科。哈佛大学课程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在此时期,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洪堡关于大学教育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条原则: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二者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研究统一的原则和科学统一的原则。洪堡不仅提出了大学改革的理想,并在他倡办的柏林大学中付诸实践,提倡学术自由,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柏林大学成为德国新型大学的榜样。在哈佛大学任教的一些青年教授,曾经留学德国,受到德国大学的影响,他们要求改变英国大学的模式,转而以德为师,效法德国大学的一套制度。1825年,有4位青年教授联名提出4项改革意见:减少古典文学课程的比重;重视对现代外国文学的研究;设立研究生的学位制度;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班教学。这4项意见当时未被采纳。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大刀阔斧,极力扭转哈佛大学的方向,大力倡导重视理科的教学。他任职16年(1829-1845),在哈佛大学办起了理学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哈佛大学的发展,学校课程内容范围扩大了,重点转换了,自然科学受到了极大重视。

1869-1909年,化学家埃利奥特(Charles.William Eliot)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任职40年,把哈佛大学建设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大学。他使法学院、医学院获得了新的活力,并且新建了商业管理学院、牙医学院、文理学院,注册学生从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学人员从49名增加到278名,学校基金从2300万美元增加到2.25亿美元。

1909-1933年,洛厄尔(Abbott Lwrence Lowell)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重新制定了大学本科生课程计划,实行课程的集中与分配相结合的制度,以便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洛厄尔实行的导师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学沿用。洛厄尔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哈佛大学实行住宿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在大型的综合大学中,本科生都有一个小型的学院环境,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年住在哈佛校园内或附近的宿舍中,一年以后,学生们分住在12幢宿舍楼内,还为少数走读生设置了第13幢宿舍楼。每幢宿舍楼内有一位住校教师和一个导师组,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外,每幢宿舍楼还设有餐厅、图书馆,在宿舍楼区,经常开展各种有趣的体育、社会和文化活动。而且洛厄尔以身抗击,保卫哈佛教授穆斯特伯格与拉斯基,导致了这两位教授安在。

近几届的几位校长,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普西(Nathan Marsh Pusey),博克(Derek Bok)和现任校长陆登庭(Neil L Rudenstine)等都对哈佛大学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尽力发挥哈佛大学作为研究机构的出类拔萃的作用。

科南特1919-1953年历任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校长,他在哈佛大学实行校外特别委员会制度,用这个机构来评议学校教师的资格和任期。他还创建了一项普通教育方案,除主修课程以外,向所有本科生提供广泛的学习领域。

1953-1971年,普西任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哈佛大学进行了美国高等教育史规模最大的募捐活动,为哈佛筹集资金达8.25亿美元,这项活动提高了哈佛大学教师的薪金,扩大了对学生的资助,建立了新的教授职位,充实了教学设备。

1971年以来,博克担任校长,他精心处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问题,包括行政管理、少数民族和妇女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的技术转换等问题,博克校长还重新组织了哈佛大学的管理机构,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引进到哈佛大学的各个研究生院和各个系科。

1991年,陆登庭出任第26任校长,作为更好地协调各学院和教师关系的一部分,他开创了一个集中的全校范围的学术计划,目的是辨别出哈佛最主要和优先的部分。另外,陆登庭还强调大学的责任:优秀的本科教育,大学的门始终向不同经济阶层的人敞开,研究型大学如何适应信息快速增长和严重财政约束的时代,在一个自由表达的社会中迎接挑战。

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更新

哈佛大学36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发展与变革互相推进的历史。

创建后一个半世纪的哈佛学院,一直是以英国的牛津、剑桥两所大学为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注重人文学科,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课程。19世纪初,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在哈佛吹响了,崇尚“学术自由”和“讲学自由”。“固定的学年”和“固定的课”的老框框受到冲击,自由选修课程的制度逐渐兴起。在哈佛学院也有人倡议实行课程选修制度,这种革新的要求遭到传统的保守势力的反对,倡议在哈佛未得实现。

然而,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的呼声日益高涨。1839年,哈佛大学再次发动课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实行选课制,但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工业技术人才得以和律师、官员等并驾齐驱。形势的变化对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十分有利,选修制再次兴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869年,年仅35岁的埃里奥特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此后他担任校长40年,是推行选课制的主将,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仍为必修课,其它均为选修课。美国许多高校纷纷步哈佛大学后尘,减少或废除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按照自由选修制的要求,攻读一种学位,可有1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只要符合规定,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这种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学制,成绩优异者三年内即可取得相应的学位,可称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奥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学招聘名流学者任教,选修课程开设超过其它大学,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埃里奥特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强调高等学校要给予学生三个法宝:一是给学生学习上选择的自由;二是使学生在所擅长的学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三是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行为转化为自主的行为,使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和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

1909年,洛厄尔出任校长,他在保留自由选课制优点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从1914年起,实行"集中与分配"制。所谓“集中”,是指从16门可供选择的课程中,必须选修6门本系的专业课,以保证重点;所谓“分配”,是指另外的6门课程从3个不同的知识领域中各选两门,以保证学生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余下的课任学生自由选择。这种制度既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给学生的个人爱好留下适当的余地。

1933年,化学家科南特担任校长,他励精图治,于1940年主持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课程改革。经过5年的反复研究,提出了专门报告,主张加强普通教育。哈佛大学按照专门报告的建议,又作了5年实验,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规定,第一,一、二年级的学生,要从自己所在的系中选修6门专业课,再从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类别的普通教育课中各选一门,共3门课,另外还需从其他系的课程中至少选3门;第二,三、四年级也设有普通教育课,没有学过一、二年级普通教育课的,不得选修三、四年级的普通教育课;第三,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生可以选修一部分三、四年级的普通教育课;第四,学生不得选修属于同一个考试组的两门课。这样做,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很紧密,而且先后有序,互相衔接。这种办法吸取以前制度的优点,加以综合,形成了以通讯教育为基础,以集中与分配为指导的自由选修制度。

哈佛大学学生成绩的计分方法一般有四种:第一,按A、B、C、D、E五级计分,A为最高分;第二,及格和不及格;第三,满意和不满意;第四,有学分和无学分。

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并没有停滞不前,他们又进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课程是核心课程,或称基础课程。他们深切认识到,不论学习任何专业,都必须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这一思想在哈佛大学是很明确的。

德里克·博克于1971年出任校长,他十分关注大学本科的基础教育,采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纪初,美国一般大学文科的课程是按照纵深与横亘相结合的原则来设置的,既让学生对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学生对其他领域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到20世纪中期,则要求学生在知识广度方面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课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战,由于人类的知识领域空前扩大,各学科之间过去的传统界限已被冲破,使得传统的文科课程结构处于不得不改革的局面。1973年,博克校长任命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为哈佛文理学院院长,责成他负责研究文理学院的目标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号召教师们献计献策,以集思广益,重新制定有关大学教学的目的和方法。罗索夫斯基任命威尔逊教授研究共同基础课问题,于1976年提出一项改革方案,即“威尔逊报告”。这份报告主张制定一种强制性的共同基础课程,以后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并由罗索夫斯基院长亲自主持进一步的修改工作,结果于1978年提出了关于共同基础课的报告,并决定于第二年开始付诸实施。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哈佛大学是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不断革新的,这种改革不是凭单纯的热情而匆忙从事的,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这些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工作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哈佛大学的机构

哈佛大学的校务领导机构,一是哈佛大学董事会,另一个是校务监督委员会。

哈佛大学董事会

哈佛大学董事会,负责大学的财政和校务的管理。有关教育政策和机构设置的重大事务,由校长和各部门主任向董事会提出讨论定。哈佛大学各个研究生院院长和各个系的系主任,都由校长任命。

校务监督委员会

哈佛大学校务监督委员会,由30名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大多由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的校友中选举产生,任期为6年。校务监督委员会举行定期会议,对大学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就有关大学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提出建议,支持学校的重大活动。

历久常新的生机所系

在世界著名学府之林中,哈佛大学算得上是一株不老松,探讨这所名牌大学长盛不衰之所系,是各国高等教育研究者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其之所以能够历久常新,与时俱进,值得各个大学借鉴。

一、革故鼎新。初建时期的哈佛学院,其规模只相当于旧中国乡间的一所村塾,如今已发展成为规模宏大、设备先进、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的全美学府之首,这不是上帝恩赐,也不是自发而成,而是哈佛人艰苦创业,不断革故鼎新的结果。事实证明:新陈代谢,革故鼎新,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哈佛从仿效英、德到独创新制,由只学固定课程到采取自由选修制、集中和分配制、普通教育制,以致形成以普通教育为基础、以集中与分配为指导的自由选修制等等,无一不是革故鼎新的结果,时至今日仍未止步。这是一所学校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所在。

二、质量并重。哈佛初创时,只有教师一人,学生四名。现在,教师人数已超过两千,学生人数近两万名,数量的发展是惊人的。哈佛在发展中并未忽视质的提高,坚持质量并重。保证教育质量,除了指导思想明确以外,比较重要的措施有两条:一是充实和完善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哈佛的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等都是第一流的;二是重视人的素质,教师要严选,学生要精挑。对于学生的录取,哈佛是相当严格的,获准入学者约占申请者的10-20%,大多数新生入学前的中学成绩为A等。由于教师阵容强,学生起点高,再加上物质设备等其他条件,才保障了哈佛有相当高的教育质量,在美国以致全世界的高等学校中名列前茅。

三、教研结合。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学府,都已成为“两个中心”,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哈佛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实表明,教师水平再高,也需不断进修。哈佛的教师都有科研任务,哈佛的高年级学生或成绩优异者也在学习的同时,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哈佛图书馆、博物馆、既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本身也从事教学和科研。哈佛大学做到了教学、科研结合,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内外协作。哈佛大学内部各单位息息相通,许多学生可以交叉注册、跨系跨学科进行学习,哈佛又同麻省理工学院等名牌大学和有影响的科研机构通力合作。内外协作,使得哈佛大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物力,扬长避短,发挥最佳的效益。

品牌年龄: 371

品牌描述: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其文理研究生院于1872年组建,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迄今己培育出6位美国总统、29位诺贝尔奖得主和27名普利策奖得主 。哈佛大学不但是美 国政府制定国内外政治、军事、外交政策的思想库,而且在校内,各种学术流派和政治主张都十分活跃。

总部地址: 美国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酷说老子》第三章(4)历史之谜:为什么文明总是被野蛮民族消灭?

【第四句】

㊣原文: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欲望,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

1、

我们应该注意到,老子顺序是:

先虚心后实腹,先弱志后强骨。

也就是说,老子认为:

精神第一,物质第二。

不过,《管子•牧民》篇里的顺序却相反: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也就是说,管子认为:

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2、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在写《幸福之路》这本书以前,曾经到世界各地明察暗访。结果发现:

那些所谓的富豪们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有些人甚至比穷人更加痛苦。

于是他感慨道:

如果连富人都是不幸福的,那么让所有的穷人都变富又有什么意义呢?①

所以罗素认为:

精神第一,物质第二。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身经两次世界大战,还吃过十个月纳粹监狱的牢饭。所以说过一句与罗素观点相反的名言:

当小孩快要饿死的时候,文学还有什么意义呢?②

所以萨特认为:

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3、

两种观点究竟孰是孰非,恐怕难以定论。因为牵扯到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

人类为了摆脱贫困的痛苦所做之恶,与为了摆脱富裕的无聊所做之恶,究竟哪个更多?是身穷的黎民百姓可怕?还是心穷的达官富豪更可怕?

管子和萨特倾向于前者,老子和罗素倾向于后者。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能找出漏洞以及相反的证据。就像是鸡和蛋的问题一样,必定是没有答案的。

所以,我们还是用英国近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的开篇打个圆场吧:

世界的历史是由宗教和经济——这两大力量同时构建和形成的③。

所谓的宗教,不正是人的精神力量吗?所谓的经济,不正是人的“物质动因”吗?二者相辅相成,无法单独抽离出来对人造成影响。

4、

好,现在言归正题,为什么要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因为:

①虚其心则不争:

如果人人都虚心,谦恭虚己,不自以为能,忠臣贤良还会受到排挤吗?

②实其腹则不盗:

如果人人都实腹,丰衣足食,不忍饥挨饿,黎民百姓会去做盗贼吗?

③弱其志则不乱:

如果人人都弱志,恪守本职,不追求非分的欲望,国家自然安康太平。

④强其骨则不受外侵:

如果人人都强骨,身强体壮,不养尊处优,国家会受到外敌的侵略吗?

尤其是最后一点“强其骨”,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尚武精神”,但往往却受到统治者的忽视。我们几乎可以断定,每当一个地区的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就会变得骨弱而兵衰,甚至不堪一击。

比如:

中国的北宋王朝,被野蛮的金朝灭国;南宋王朝被野蛮的蒙古人灭国;文明古巴比伦,被野蛮的亚述人灭国;文明古国埃及,被野蛮的罗马人灭国;文明古国印度、波斯以及希腊,都是被野蛮民族数次入侵,最终走向衰落而毁灭。

为什么每当文明遭遇野蛮的时候,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呢?其实世界的文明史有一条螺旋形发展的规律,就是:

乱世重武轻文,于是得天下;盛世重文轻武,于是失天下。历朝历代都在得失之间,循环往复。

尤其是中国的儒家,太过于拘泥于礼仪和道德,遗害不可小觑。

5、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中国历史上最重文轻武的朝代就是大宋王朝,尤其是北宋,对文人士大夫的优待可谓空前绝后,开国皇帝赵匡胤甚至给子孙定下一条祖宗家法: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违者天必殛之!”④

意思是:

不得杀害知识分子以及上书进谏的人!违背者必遭天谴!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采访问当代的知识分子,问他们最愿意穿越到哪个朝代?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宋朝。也正因为如此,宋朝被儒家骨子里那种“重文轻武”的思想毒害最深。

这话怎么说呢?众所周知:

公元1005年,为了和平共处,北宋和大辽两国之间缔结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本质,其实就是花钱买平安。北宋每年必须向辽国提供30万岁币(约30万两白银),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笔十分成功且合算的买卖。为什么?因为北宋当时每年的财政收入高达一亿贯钱,也就是一亿两白银⑤,上供给辽国的赔款只占全国总收入的0.3%,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就相当于你年收入10万,每年只需要花300块钱交保护费就行。

而且最关键的是:

两国之间——从此可以进行贸易往来。

既然是做生意,当然是汉人天然占优势。

当时北宋每年对辽国的贸易顺差是40万两以上⑥,这么一折算,还倒赚10万两,同时还能省去连年打仗的几千万的军费,甚至在《澶渊之盟》签订十六年之后(1021年),北宋的可耕地面积也达到了顶峰——524万倾,比开国之初(960年)扩大了六七成,不能不说“和平环境”起了重要辅助作用⑦。那么如此看来,岂不是三全其美?

换句话说:

澶渊之盟的签定不仅不是丧权辱国,反而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一桩。

但是请等一等,这笔账能这么算吗?

没错,单纯从经济利益上来说,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实稳赚不亏。可如果从民族精神上去看待呢?恐怕并不乐观。虽然这次盟约换来了两国之间一百多年的和平,但造成的恶果就是:

北宋王朝从皇帝到官僚,整个国家从意识形态上都比以前更加安于现状,更加重文轻武,以至于军备废弛,朝廷无敢战之将,民间无尚武之风⑧,完全沉浸在虚娇浮华的美梦之中。

所以几十年后西夏国来侵犯的时候,北宋又故技重施,继续花钱买平安。一百年后金国来侵犯,还是如此,结果不仅没有买来平安,反而激发了对方更大的野心,从而招来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最终,北宋的历史被金军的铁骑踏碎,永远定格在了公元1127年。

6、

当然,我并不是说澶渊之盟完全没有价值,没有任何正面意义。恰恰相反,这场盟约本身而论,对于宋辽两国都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去面对?

如果我们反思出来的道理是:

原来花钱可以买平安,从此高枕无忧,不需要发展军事和武备,那么这无疑是苟且偷安;

如果我们得到的教训是:

其实花钱只能买暂时的安定,所以更应该厉兵秣马,壮大自身的硬实力,那么这反而是在韬光养晦。

所以同一件事情,态度不同,意义就完全两样。说到底,苟且偷安的态度可悲就可悲在,只看到了物质利益,却忽略了精神收益。只知道“实其腹”,却忽略了“虚其心”。而韬光养晦的态度就二者兼备,文武并重,因为一个国家只有不沉溺于眼前的闲适和欲望,才能获得更大的和平与安康。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⑨”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

“弱其志,强其骨”。

所以圣人之治必须文武并重,如果国家是一辆火车,那么文明与武力就是两条轨道,不可偏废。任何一条轨道出了问题,都前路堪忧,随时有车毁人亡的危险。

【参考资料】:

1、罗素《幸福之路•第一章》

2、《萨特自述•六•人生:经历和体验•11•面对一个濒临饿死的孩子》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第一节》

4、《宋史•曹勋传》 、《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十八》、 陆游《避暑漫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30》、王夫之《宋论•卷一•太祖三》、 丁传靖 《宋人轶事汇编•卷一》、(宋) 楼钥《范仲淹年谱·庆历 三年》

5、曾巩《议经费扎子》、《宋史•食货志》、《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甲集•财赋一 》

6、《宋史•卷一八六•食货志•互市舶法》

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富弼河北守御十二策》、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四•庆历四年五月同枢密院使韩琦上》

9、司马穰苴《司马法•仁本》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酷说老子》第三章(5)老子VS黑格尔:中国的政治制度领先欧洲1800年?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1、

什么是无知无欲?许多学者将其解读为一种阴暗的愚民思想。其实,这是不公平的,起码在这一章当中无法成立。其实老子所谓的“无知无欲”,是说:

政府任何一条法令的公布实施,都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有机可乘(即有知),有利可图(即有欲)。

当然,这里的有机和有利都是不正当的机会和利益。如果政府的资源分配足够公平,法令措施足够完善,人民就会呈现出一片无知无欲的状态。

2、

所谓政治,即是以正治国。

曾经有一个官员问孔子,什么是政治?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①

那请问何为正?不偏不倚是为正,不欠缺不过分是为正,不扰乱民心,不激发老百姓非分的欲望就是正,所谓政策,本质上其实是“正策”。当政府的政策符合“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三项原则,那么用苏辙《老子解》的一句话说就是:

虽有智者,无所用巧。

没错,即使是“智者”也无从偷奸取巧。我们举个例子: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为了加强中央的控制权,开始削藩,也就是削弱各个诸侯国王的势力。结果政策刚落地没多久,各地的反叛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这就是汉朝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

最后逼得汉景帝没办法,只好杀了提出“削藩”政策的晁错来讨好七国,但也无济于事②。如果当时不是有一代猛将周亚夫坐镇指挥,迅速平息了反叛,七国之乱恐怕会动摇甚至断送大汉王朝的根基。

汉景帝的“削藩令”就属于不明智的决策,因为它激发了人性当中恶的一面。那应该如何制定政策呢?

3、

几十年之后,他的儿子汉武帝继位后也遇到了同样的削藩问题,但是汉武帝吸取了教训,并没有直接去推行“削藩令”,而是运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化解了各诸侯王的反叛之心。

什么办法呢?很简单,叫推恩令。

汉武帝下诏:

各个诸侯王的土地死后不能只传给嫡长子,必须全部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③。

对,一个儿子分一份,十个儿子就分成十份。不得不说,这个政策高明之极!如此一来,诸侯王的地盘会越分越小,势力也会越变越小,两三代之后,就失去了“翅膀”,根本反不起来,只能乖乖地走进中央权力的笼子里。最关键的是:

各个诸侯王从一开始就没法直接造反。

为什么?因为“推恩令”并不像“削藩令”那样,得罪的是诸侯国整个家族的集体利益,从而激起反抗。推恩令并没有直接收回诸侯王的土地和权力,只是给了诸侯王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们——一个争夺“家产”的合法性理由。

这个政策妙就妙在,无形中将国家和诸侯王之间的矛盾,转嫁到了诸侯王和儿子们的头上。

你想造反?对不起!请先问问你的几个儿子们同不同意。你想暗中招兵买马?对不起!第一个举报甚至刺杀你的——将会是你的小妾和你的庶子。

请问,整个家族都是内鬼,你怎么反?

4、

没错,汉武帝的推恩令就完全符合老子所说的“恒使民无知无欲”的政策,纵然你聪明老练如“诸侯王”,也不敢耍滑头,也无从偷奸取巧。

所以只要政策得当,使某些“智者”不敢钻空,无法投机。那么自然会天下太平。所以老子才会说: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3、

由此可见,“无知无欲”并非是愚民的思想,而是一种更高纬度的治国智慧。德国的一代大哲黑格尔就因为看了《道德经》的二手翻译,被文字所骗,后来提出了三流的政治思想:

一切人都要都要把自己融入国家的绝对意志之中,都应该无知无欲地服从国家的绝对权力,而且都有为国家这个“地上神物”去牺牲的普遍义务,哪怕国家的君主做了错误的决策,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④。

那应该谁来承担?当然是那些提意见的人和参与决策的机关议员们!

不得不说,黑格尔在哲学上或许继往开来,自成一代宗师。但在政治思想的领域里,可以说十分幼稚。如果只是幼稚也就罢了,问题是他还自以为高明至极。他曾贬低说:

中国没有历史,只是一个历朝历代治乱循环的没有进步的“停滞帝国”⑤。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黑格尔眼里“停滞的帝国”,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都知道君主做了错事要放下脸面,要承担责任,要颁布《罪己诏》以服膺众臣,挽回民心,从而增加整个国家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而且历朝历代效仿汉武帝的国君并不在少数,这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传统当中的一种基本共识。

结果生活在十九世纪的黑格尔,其政治学的基本理念竟然是:

为了维护尊严和权威,即使君主做了错误的决策也不应该去认错,去承担责任。

这还真是应了中国的一个歇后语:

脚底板长眼——没见过世面!

其实中国历史看起来是治乱循环,实际上每一个朝代基本都会在前朝的基础上对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良,所以才能基本保证一个王朝300年的周期稳定率,这——恰恰是国家理念先进的表现。

而欧洲历史之所以四分五裂,之所以遵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顺序一步步发展,恰恰是因为国家理念太落后。为什么?因为欧洲君主管不了教会,镇不住贵族,无法给底层人民提供“科举制”这样的上升渠道,无法激发整个国家的活力,也就无法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其后果就是:

国家永远被贵族阶级牵着鼻子走,永远因循守旧,永远没有非贵族的文官系统,所以永远也不可能有合格的行政效率。

也正因如此,欧洲几十个国家的历史才会陷入长达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纪”。而中国从秦朝的郡县制开始,其政治架构就已经完全超越了封建贵族制,具备了一个现代国家的核心要素和基本雏形,足足领先欧洲1800多年⑥。当然,黑格尔对此一无所知,所以才会对中国指手画脚,胡乱地发表一系列“坐井观天”的言论。

4、

虽说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主要传承自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和卢梭,但他同时熟读《道德经》⑦,很难说其中没有受到误译本的影响。一百年之后,黑格尔这种“国家是目的,人民是手段”的政治理念终于结出了恶果,被希特勒大肆发挥利用并四处宣讲,于是包装出了一句纳粹的经典言论:

“国家的责任,是把青年锻炼成一副有用的工具。⑧”

干什么?当然是去征服,去侵略,去称霸世界!去为希特勒自己的光荣和伟大而牺牲!因为在希特勒看来:

强者必须统治弱者,弱者不应该抱怨,反而应该配合,而更弱的人连生育权和生命权也不配用有,所以他不仅屠杀了600万犹太人,还屠杀了德国本土的“老弱病残”至少20万以上,有的学者估算甚至高达77万⑨⑩⑪。

你看,同样是提倡“无知无欲”,希特勒的解决办法是降低民众的智商和思考能力,老子的解决办法则是提高统治者的智慧和施政方案。希特勒提倡“强力控制”,是一种极权主义。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是一种放权主义。这两种观念势同水火,判若云泥。

孰高孰低,想必不用我说出答案了吧?

【第三章】完

【参考资料】:

1、《论语·颜渊》十七

2、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

3、《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4、这一段话是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三章国家•第258节、第284节、第285节、第325节、第330节》里面的观点而统合提炼而成,并非黑格尔的原文原话。

5、黑格尔《历史哲学•第一部•第一篇•中国》、(法)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第一部分•第五章》、《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第五部分•第七十章》、《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结束语》

6、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第二部分:第二十五章》

7、黑格尔熟读《道德经》的证据请参看其著作《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东方哲学•甲三•道家》

8、希特勒《我的奋斗•下篇二、国家》

9、文沛, 迈克尔·伯利. (1995). 发生在德国国内的纳粹暴行——1939年纳粹医生开始从肉体上消灭国内的残疾人以磨砺其杀人技艺. 大学英语(10), 20-25.

10、 秦川. (1993). 希特勒消灭残疾人事件始末. 军事历史(03), 19.

11、(美)罗伯特·杰伊·利夫顿《纳粹医生•第2章“安乐死”:直接医学屠杀》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关于杰伊养德的上句和杰伊养德的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呢?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链接:https://news1.ljinbo.com/shici/j-y-y-d-d-s-j-j-y-y-d-d-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