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大全正文

邻女也春寒的上句(邻女注音版)

admin2023-03-201邻女也春寒的上句

news1.ljinbo.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知识是有关邻女也春寒的上句邻女注音版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本文目录一览:

邻女夜舂寒上一句

上句是田家秋作苦。此诗题目虽然只有八个字,却点出了作者游历的地点(五松山)时间(傍晚)和与此相关的事情(投宿)人物(荀媪)。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br《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是李白游五松山时,借宿在一位贫苦妇女荀媪家,受到殷勤款待,亲眼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有感而作的。<br此诗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倾诉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流露出感人的真挚感情。诗中虽没有直接描写荀媪的词句,但她忠厚善良的形象宛然如见。全诗朴素自然,语言清淡,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邻女夜春寒的全诗集是什么?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古七律的平仄要求

不论平仄的情况大致如下,不过也有规则的。

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

式的律诗。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

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

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

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

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⑴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

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

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⑵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

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这是对句相救。

⑶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

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⑴⑵的严格性稍有

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⑴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⑵或⑶。这样即构成本句自救,又

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 ·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

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⑤。

·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

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

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⑥。

·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参看上

文)。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这是⑶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⑵类。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

句“日”字。这是⑴⑵两类相结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

第五句“竹”字拗,第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

出句“竹”字。这是⑴⑵两类相结合。

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 ·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 · ·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 ·

第五句“有万”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

对句相救。这是⑴⑵两类的结合。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象不合律,其实是用了

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

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

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

所谓“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

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

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

析问题是不全面的,因为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

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

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

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

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

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

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中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

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

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

“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

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

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

了。七言由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古风式的律诗

在律诗尚未定型化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

且对仗也不完全工整。例如: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这诗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才是律诗。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

式来看,第一句第四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乘”chéng ),第六字应该

是平声而用了仄声(“鹤”,古读入声),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应该是平声

而用了仄声(“去不”),第四句第五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空”)。

当然,这所谓“应该”是从后代的眼光来看的,当时律诗既然还没有定型化,

根本不产生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后来也有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例如:

崔氏东山草堂

[唐]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 ··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

·· · ·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⑦。

·

作者在诗中故意违反律诗的平仄规则。第一句第六字应仄而用平(“堂”)⑧,

第二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相”),第三句第六字应用平而用仄(“磬”),

第四句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更见”),第五六两字应仄而用平(“渔樵”)。

第五六两句是“失对”,因为两句都是仄起的句子。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

的“坊”也不合一般的平仄规则(虽然可认为拗救)。除了字数、韵脚、对仗

象律诗以外⑨,若论平仄,这简直就是一篇古风。又如:

寿星院寒碧轩

[宋]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 ···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 ·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 ·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⑩?

·· · ··

这首诗第一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摇”),这种三平调已经给人一种古风的

感觉。第二句如果拿“(平)平(仄)仄仄平平”来外衡量,第六字应平而用

仄(“尺”字古属入声)。第三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量,第

三第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绿雾”),第六字应仄而用平(“人”)。第五句

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量,第四字应仄而用平(“蝉”),第

六字应平而用仄(“叶”)。第六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

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翠羽”),第六字应仄而用(“林”)。第八句如

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鹤骨”),

第六字应仄而用平(“缘”)。第七句第五字(“对”)也不合于一般平仄规

则。跟“摇窗扉”一样,“沾人衣”、“穿林飞”、“何缘肥”都是三平调,

更显得是古风的格调。作者又有意识地造成失对与失粘。

古人把这种诗称为“拗体”。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

体的人是很少的。

关于有寒的诗句

1.关于寒冷的诗句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雨雪:下雪。

雨:下,落。雱:大雪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喈:风疾的样子。霏:霏霏,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

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惨栗:非常寒冷。

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汉·《古诗童童孤生柳》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

希:少。在目:眼睛所见。

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

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

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

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

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2.带有寒字的诗句

山行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带有寒字的诗句

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3. 诗残雨夜带寒梦,骨瘦秋来总是空。

4.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5.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6.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7. 微臣捧日寒灰,远惭班左愧游陪。

8. 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

9. 送迎交两节,暄寒变一辰。

10. 暖溜惊湍驶,寒空碧雾轻。

11.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

12. 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

13.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14. 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

15.露带寒香三径满,枝摇清影万门开。

包含寒字的诗句

1.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2.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3.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4.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

5. 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

6.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7.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8.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9.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10.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1. 风寒吹孤叶,雨落见伊人。

12. 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

13.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

14.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15.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含有寒字的诗词名句

1. 漠漠轻烟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2.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3.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4.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5. 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6.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7.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8. 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9. 仰天一笑泪光寒,风花雪月笔多情。

10. 霜重鼓寒声不起,风掣红旗冻不翻。

1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2.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3.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14. 风清物候残,萧洒报将寒。

15.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6. 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17.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8.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带“寒”字的古风诗词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高处不胜寒。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罗衾不耐五更寒。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没有出处,望谅解。O(∩_∩)O谢谢!

4.寒的诗句有哪些

远上寒山石径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5.带寒字的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 《山行》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枫桥夜泊》,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 《七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 《易水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铃霖》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李清照 《声声慢》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李贺《秋来》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李煜 《更漏子》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

6.带有“寒”字的诗句有什么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孟冬寒气至》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刘驾《苦寒吟》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孟冬寒气至》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王禹《官舍竹》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歌 《渡易水歌》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求十句描写寒的诗句,还有赏析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杜牧 《山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铃霖》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李清照 《声声慢》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

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李贺《十一月》

千山积雪凝寒碧,梦入枫宸绕御床。牟融《闽中回》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魏夫人《菩萨蛮》

8.含有“寒”字的诗词

1.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霜重鼓寒声不起,风掣红旗冻不翻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4.仰天一笑泪光寒 风花雪月笔多情

5.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6.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7.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8.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9.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0.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11.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1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3.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14.风清物候残,萧洒报将寒。

15.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7.诗残雨夜带寒梦,骨瘦秋来总是空 .

9.关于寒冷的诗句有哪些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唐·刘驾《苦寒吟》

2.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3.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5.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6.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

7.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8.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

9.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10.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10.有“迎寒”的古诗

《寿星明/沁园春》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玉露”迎寒“,金风荐冷,正兰桂香。觉秋光过半,日临三九,葱葱佳气,蔼蔼琴堂。见说当年,申生谷旦,梦叶长庚天降祥。文章伯,英声早著,腾踏飞黄。双凫暂驻东阳。已种得春阴千种棠。有无边风月,几多事业,安排青琐,入与平章。百里民歌,一樽春酒,争劝殷勤称寿觞。愿此去,龟龄难老,长侍君王。

《贺新郎·田舍炉头语》

年代: 宋 作者: 汪晫

田舍炉头语。便如何学得,三变美成家数。村酒三杯狂兴发,拔剑偶然起舞。只麽也、”迎寒“送暑。待草万言书上阙,似忧端、倚柱东邻女。卿相事,未易许。渔歌且和芙蓉渚。又何须、淫辞媟语,诃风诋雨。劝人生、且随缘分,分外一毫莫取。那富贵、由天付与。身蹈危机犹不觉,如布衣、自在都无阻。空博得,雪千缕。

防瘴和残药,”迎寒“补旧襦。------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什么是格律诗拗句又该如何拗救?

拗句是指律诗中,凡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应平不平该仄不仄,这样的句子,或叫出律,也叫做拗句。拗字面理解也就是不顺,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古风式的律诗。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道那样的程度,自然也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这种句式,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常见的拗救有以下几种:

当句拗救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如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寞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是本句自救。

对句拗救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再看一个实例,白居易的《赋得古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我们在课本上学过,应该是教委改了名字,又生生截去一半,使其成了名副其实的截句(绝句)。此诗第三句“野火烧不尽”,“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

跟律诗一样,律绝也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救;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救。例如李白的《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其中“恐惊天上人”,“恐”字拗,“天”字救拗。

拗救还有一平救五仄法。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其中”向晚意不适“五个仄声拗字,是对句”登“字救拗。

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外,也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平平(仄)仄(平)仄仄。如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四百八十寺”,连这五个仄声字,第五、第六字拗,对句第五字“烟”字救拗。

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的方法,然后就合律了。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初学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于邻女也春寒的上句和邻女注音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呢?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链接:https://news1.ljinbo.com/shici/l-n-y-c-h-d-s-j-l-n-z-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