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大全正文

名不见经传的上句(名不见经传的诗句)

admin2023-03-212名不见经传的上句

本篇文章要给大家带来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上句,以及名不见经传的诗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学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王维 青溪

《青溪》

作者: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1、逐:循、沿。

2、趣:同趋。

3、澹:安静。

译文: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赏析: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王维诗集

王维诗集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4、《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6、《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7、《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8、《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9、《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0、《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1、《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2、《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3、《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4、《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5、《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6、《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7、《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臵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18、《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19、《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抱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20、《赠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21、《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2、《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姑孰溪

李白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

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

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

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

红颜未相识。

【译文及注释】

我爱姑孰溪,溪水娴静,轻舟随流,游兴无边。

想鼓浆急行,又怕惊动了鸥鹭,只好垂竿钓鱼。

波光与霞光轻柔缠绵,两岸青山春色叠叠。

溪边那浣衣少女是谁?可惜不认识这红颜少女,真遗憾!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王维名句

王维名句

1、请留磐石上,垂钩将已矣。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4、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5、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6、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7、衡青不败由天幸,李广元功缘数奇。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9、看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10、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11、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2、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13、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4、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

15、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16、观君更进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

17、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18、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9、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2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1、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4、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6、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27、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28、间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9、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30、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31、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32、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33、独坐幽笙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右溪记借景抒情的句子 。

名不见经传的意思

“名不见经传”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没有名气、名声或者太隐秘、太偏僻的意思。

名不见经传

〖拼音〗   [míng bù jiàn jīng zhuàn]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意义〗经是指《山海经》,“传”也是本古书,但已失传,经和传能涵盖世上所有的东西。名不见经传,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没有名气或者太隐秘、太偏僻,还有很神秘的意思。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示例〗我们住的小胡同,连轿车也进不来,一向~。 ★老舍《吐了一口气》

〖反义词〗路人皆知、闻名天下、举世皆知、举世闻名。

〖英文〗 not to be found in the classics

〖例句〗

1、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士,很多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

2、在成名前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员工。

3、这个自称哲学家的人名不见经传,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罢了!

扩展资料∶

名不见经传的同义词∶

【成语】: 默默无闻

【拼音】: mò mò wú wén

【解释】: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处】: 《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举例造句】: 现在不知道他怎样,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那默默无闻的原因,或者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死完的缘故吧。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二)》【近义词】: 无声无息、昧昧无闻

【反义词】: 赫赫有名、大名鼎鼎

【歇后语】: 老牛拉磨;小庙里的和尚

【灯谜】: 聋哑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无声无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名不见经传

‘名不见经传’出自哪里?

标题: 名不见经传

--------------------------------------------------------------------------------

易是《易经》和《易传》的统称。

古代读书人在取名、字时,往往要在易中找灵感。

例如,易有”自天佑之“,于是有詹天佑;

再如,易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于是,有毛润之。

其实,毛润之的老朋友,蒋介石的名字也是来自于易:介于石,不终日,免吉。

象铁蛋、拴住之类的乡野名字,因为在易中找不到出处,所以,都被称为“名不见经传”。

可是,中国人太多了,一本周易不太够用。于是,又扩大到诸子百家的作品。润之的大儿媳刘思齐以及台湾歌手任贤齐都得名于孟子(印象是孟子,未查证)之语“见贤思齐”。

老毛给其女儿取名李敏、李讷,是用的《论语》中“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一句,好像老毛早计划好要生俩丫头。

名不见经传 下一句是什么呢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求采纳!!!!!!!!!!!!!

“名不见经传”的意思是什么?

读音:[ míng bù jiàn jīng zhuàn ]

解释: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没有名气或者太隐秘、太偏僻,还有很神秘的意思。

经:是指《山海经》。

传:是本古书,但已失传。

经传:经和传能涵盖世上所有的东西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造句:很多人旅游都会首选很多热门景点,其实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也是很有特色的。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为什么被评为千古丽句?

我去过武汉的黄鹤楼。听导游讲,李白看了崔颢的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赞叹不已,自叹不如,但又有不甘。恰好一个机会,他的好友孟浩然乘船从益州去扬州游玩,途径黄鹤楼,于是就有了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前面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就像白话。类似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作为全诗的铺垫。好的诗歌就是这样,让读者能够非常自然地进入其设定的场景中。这里面没有生硬拉扯,也没有拖泥带水,而是直接了当,转入主题。

烟花三月,这四个字,让人想入非非。烟花三月,一方面指“清明时节雨纷纷、花红柳绿宴浮桥”那种细雨蒙蒙的自然景观,另外一方面,扬州,在当时,就是个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或许李大诗仙也有这样的暗示。当然,诗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有诗人自己清楚。我们都只能是猜测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就是从黄鹤楼看长江的景观了。崔颢描写的江面是烟波,是愁绪。而送别,自然要看得更远。一直看到碧空的尽头,看到天际的尽头。在流逝的江面上,江与天,融为一体了。孤帆、碧空、天际、长江。我们感受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离别的情愫?从此天各一方,何时才能相见?

但这种离愁,与崔颢的愁绪相比,显然是不同的。那是辽阔、豁达的胸怀。这也是大诗人李白的胸怀。碧空尽、天际流,高远、宽阔!我想到了李白的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于落魄中见气魄,于离愁中见辽阔,这就是李白,旷世诗仙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众所周知,这是诗仙李白的名句,这句话字面意思浅显易懂,一眼就明白什么意思。打眼望上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花繁锦盛、柳絮朦胧的韶光三月里,我最好的老朋友即将远行,于是,我们挥手告别。

你看,时间是春暖花开的三月,这个季节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花儿鸟儿争相绽放自己的美好。比起大多数送别诗,李白写的这首送别诗并没有像其他诗人词人那样,铺陈的全部都是幽婉伤感的字句,字句之间皆是伤感,并非如此。

比起那些生死缠绵、幽幽婉婉的送别诗,这首诗相对而言更加充满了意境,把离别的情绪剪成有下次再见的场景,以繁华三月的景象告诉老朋友,我们的离别不要那么伤感。

这一点,也体现出诗仙李白个人豁达开朗乐观的精神态度,在李白的世界观里,他浪荡不羁,他潇洒落拓,他自由自在,所以,他并不会把离别铺陈的那么伤感,他认为这是男人之间的一个小插曲,应该果断一些。

所以,结合李白的个性而言,这一句诗其实值得推敲,既有平淡洒脱的意味,也有扬州迷离的风光意境,所以成为众口相传的名句。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被蘅塘退士选入《唐诗三百首》,并评前两句是千古丽句。

为什么呢?下面小说楼跟大家一起精读一下李白的这首千古句篇。

诗题一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后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写下此诗。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往,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即好友孟浩然。西辞:黄鹤楼在扬州之西,故曰「西辞」。烟花:繁花盛开,花气如烟,泛指繁花浓丽的春天。

好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繁花浓丽的阳春三月下往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孤舟,指代,以帆代舟。唯见,只见。碧空:碧蓝的天空。尽:孤帆的踪影消失。

好友乘坐的孤舟,踪影消失在碧蓝的天空下,只见长江流水,在天际奔流。

这首诗,从写法上来讲,第一句写出了送别的对象——「故人」孟浩然,送别的地点——「黄鹤楼」;第二句写出了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送别朋友的去向——「扬州」;三四句则写送别的场景,并将诗人的 情感 寓于其中。

这些都是诗歌鉴赏题里的答案,这首诗是写的层次分明,感情含蓄,但这并不是这首诗成为经典的原因。

讲真,送别诗中技法高超者恒河沙数,这首诗能成为经典,是因为诗中有他人所不能及的一种风流气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从「西辞」二字可以看出,这两句是孟浩然的视角。

看,孟浩然辞的是黄鹤楼,这里曾有仙人乘鹤而去,下的是扬州,那里的繁华艳丽之乡,风流荟萃之地,而他下扬州的时节,又是阳春三月,此时繁花似锦,春光明媚。

这两句里,意象明丽,所以被编选《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孙洙评为「千古丽句」。

李白用这样的千古丽句,将孟浩然的扬州之行渲染得风流艳丽,在这风流艳丽的行程中,孟浩然的风流气度也就突显了出来。这样的千古丽句,配「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真是贴切。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四句转到了李白自己的视角,李白一直目送孟浩然离开,直到孟浩然的船消失在天边,只剩下不断奔流的长江流水。

这两句写景,景中无疑寓含着李白的 情感 ,有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情,有惜别之情,但你很难说这 情感 是悲伤的,是惆怅的,因为这两句诗的意境非常开阔。

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远去的故友,他的深情如在滔滔江水, 情深而不伤,意厚而不悲,别得深情而潇洒,这就是李白的风流气度。

李白的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分别从好友孟浩然和自己的视角,展现出两位伟大诗人的风流气度,表达出了两位伟大诗人非同一般的友情,从而也让这首诗展现了与别的送别诗不同的气格,使得这首诗从写法、用语到意境再到气质,都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明代朱谏在《李诗选注》中评道:「此诗词气清顺而有音节,情思流动而绝尘埃,如轻风晴云,淡荡悠扬于太虚之间,不可形迹而模拟者也。白于浩然,可谓知己,率尔而发,莫非佳句,譬之伯牙遇子期,而后有高山流水之操也。」

答者:谢小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子,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被蘅塘退士评为千古丽句。

这个句子为什么被评为千古丽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景物明丽。

故人,指诗人李白的老朋友孟浩然,他也是著名的大诗人。老朋友要到扬州去,诗人李白前来送行。一送一辞,画面感觉是明丽的。老朋友孟浩然于黄鹤楼与诗人李白辞别,经长江,顺流直下,前往扬州。黄鹤楼,滨临长江,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而得名。诗人崔颢题诗在上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曾路过黄鹤楼,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一景物怎样?是否也称得上明丽?沿途长江,浩浩荡荡,值此烟花三月,不无明丽。到了扬州,有道是:“春风十里,纸醉金迷,富贵乡,烟花地。”这景色明丽吧?更值得称道的,烟花三月,山明水秀,鸟语花香,鱼跃鸢飞,莺啼柳巷。这景色是不是堪称明丽呢?

二、人物明丽。

此句中,涉及几位人物。李白、孟浩然二位是鼎鼎有名的大诗人,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他们二人身后,还有个题诗于黄鹤楼上的大诗人崔颢,他还是李白钦佩的大诗人。此刻,他在黄鹤楼上注视着两位,吟咏着那千古不朽的题诗。其声朗朗,其音远播。这人物的画面是否也够明丽呢?

三、音韵明丽。

大家不妨效仿古人,读一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再品一下该句的韵律。我想,你不难发现,该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读来有如行云流水,诵之如同高山飞瀑。如此明快之美,是不是可谓明丽?

四、意蕴明丽。

通常的送别诗词,多缠绵悱恻。例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你看这个句子,可有这些意味?没有吧?意蕴极其明丽。

以上几个原因,第一个较重,后三个虽轻,但缺了哪一个恐难成其千古丽句。

实话说真讨厌这种问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的问题。你读来锦心绣口,心中忍不住暗暗记诵,还不能说明它好吗?非要解释解释,真真无趣。

何谓丽句?

丽句便是说很漂亮的句子。

你见了漂亮姑娘,非要问人家为什么漂亮,你叫我怎么回答?

你非要我夸一番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来证明她漂亮?

若樊素口不及,小蛮腰不如呢?

李大爷要是见了你这问题,只怕酒杯一扔,冷笑一声:我欲醉眠卿且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觉得重点在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上。从读了这首诗之后,三月要叫烟花三月,到扬州去必须要在三月烟花时节,还一定要用下这个字,不能说到扬州,不能说去扬州,就要下扬州。

黄鹤楼在扬州上游,乘船顺江而下,当然是下扬州。

阳春三月,柳絮堆烟,花开烂漫,胜过云霞,所以有烟花三月之称。

在暖风里,在烟云里,乘船顺江而下,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那又是何等的赏心悦目。

再想想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那又是何等的悠闲自在。

最要命的是下扬州啊,那是春风十里,纸醉金迷,富贵乡,烟花地。

你说美不美?

你说这不叫丽句,还有什么可以叫做丽句?

古龙笔下的三月江南是这样的:

现在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时候。一阵带着桃花芳香的春风,正吹过大地,温柔得仿佛象情人的呼吸。

绿水在春风中荡起了一圈圈涟猗,一双燕子刚刚从桃花林中飞出来,落在小桥的朱红栏杆上,呢喃私语,也不知在说些甚么。

······

刚从千里冰封的北国,来到风光明媚的江南栏杆上的燕子被马蹄惊起,又呢喃飞入桃花深处。

烟花三月下扬州,可不就是古龙说的这种感觉?

诗是发自肺腑的,读来心有所感,似有所悟,触动你的心弦,让人眼前有了一副场景一幅画,便是佳句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拱手作别疑在眼前,挥袖而去已在心头,那是个暮春的傍晚,夕阳的光让那天的风也温暖了。

渡头的喧嚣,风里的花香,还有浩浩荡荡的大江。

船已经走了,你还要问什么呢?

--------丸---------

文:祁门小谢

不是前两句而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被誉为“千古丽句”。

这是而立之年的李白送别比他大一属的孟浩然到扬州所写的送别诗中的一句,全诗摘录如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的意思很简单,写景喻情,不表。

但以在下愚见,后两句比之前两句更胜一筹,也更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开阔了全诗的视野,促使了这首言简意深的诗成为送别之作的名篇。历代评价此诗持这种说法的屡见不鲜,也是主流观点,而蘅塘退士孙洙把“烟花三月”这句评为“千古丽句”也自有其道理。

单单说下这“千古丽句”, 这句总让人不自觉的想起“春风十里扬州路”这句。 戏言之这两句堪称“孪生姐妹”,不分伯仲。 这句究竟“丽”在何处?简言之就是“烟花”二字,可谓全句的“句眼”。 去掉这两字,那前两句与这首诗的标题并无二致,就是孟浩然与诗人在黄鹤楼辞别然后到扬州去。

李白送别孟浩然正是天下太平“开元盛世”,繁花似锦的盛世,花团锦簇的三月,而李白这位“风流天下闻”的老兄正好去当时的繁华中心扬州,而风流不羁的李白虽“身不能往心向往之”的情绪在这句中溢于言表。

在天下名胜地送好友去天下繁华处,而且正是李白一生中最快意潇洒的时刻,这种欢快的情绪与通常意义上的离别有着强烈的对比,而这种强烈的对比正是“烟花”这两字所注入的。这两字既明写“三月”这个季节,更在暗中隐隐突出了“扬州”这个目的地的风流繁华,在全句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种“一箭双雕”的手法运用的神乎其技,如“蝴蝶穿花”般地盘活了整句的“精气神”,其蕴含的欢快的、欣然的 情感 基调呼之欲出,所以这句被誉为“千古丽句”也并不为过。

《送孟浩然之广陵》背后,隐藏着李白这位诗仙一生的心结。李白的诗,在当代就被众星捧月一般地推到了天下。杜甫称他“白也诗无敌”;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他自己也以大鹏自喻,在诗歌的世界里完成不将世人放在眼中。但就这是这样一位诗人,依然栽过跟头——李白喜欢游山玩水,当他前往黄鹤楼时,正准备大写一挥写下一首为后人传唱的诗篇时,却发现黄鹤楼上已经有一首诗了。

黄鹤楼本是天下名楼,有文人题诗并不奇怪,早在李白到来之前,黄鹤楼的墙壁上已经如弹幕般写满了诗。但是这首诗不一样:它居然让李白一时不敢下笔,因为写得实在太精彩了。这首诗,就是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纵然天纵英才,但在这首诗面前,也一时失了锐气。先贤在上,李白绞尽脑汁尽力写了一首《黄鹤楼》,依然自愧不如,最终无奈地写上了十四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的眼光没错,崔颢的《黄鹤楼》在后世公认为七律第一,这一次豪放不羁的李白输得心服口服。但他是李白,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这可是有着青莲剑歌的李白啊!于是终于在一个阳春三月,他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可以了。有这二十八个字,黄鹤楼上我李白可以跟你并列崔颢第一了。后人将这首七绝称为千古丽句,除了认可这首诗之外,也有将其与崔颢的《黄鹤楼》并称于世的心理,“黄鹤楼”三个字,从此也有了不同的内涵。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首先从整首诗的角度来说,这首诗好在末二句,而不是前两句。四句均以送客之人口中道出,前两句叙事,点明“辞”和“下”,三句一转,末句留白,化用曹植“爱至望苦深”诗意,怅别之情,尽在言外。

有的诗有好句但是全篇不太好,有的诗全篇很好,但是没有出奇的佳句,李白这首诗好在“有句有篇”。不仅是第二句好,第三句第四句更是气象开阔,余韵深长。

千古丽句准确的说是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所以是丽句是因为用了“烟花”这一意象形容美丽的春天,特别是分手之处是曾有神仙往来、名士契阔的黄鹤楼,目的地还是令人向往的古扬州 。

隋朝开通大运河之后,古扬州渐渐富甲一方,成为东南经济中心与交通枢纽。孟浩然在这个“烟花三月”的季节,从黄鹤楼下泛舟东去扬州,一路上饱览大好河山,留下诗人怅望江天,思念之情含着向往之情如流水而不绝。

这首诗据说写成于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正是整个唐朝最美好的时代。送别之词,从李白的口中道出,不见愁苦,却是雄壮而浑厚的盛唐气象。这是盛唐诗与中晚唐诗的区别。

另外这首诗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用的“人”字出律,成为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中少见的一例。《唐诗三百首》中的五言绝句有古体诗有近体诗,七言绝句除了李白这首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折腰外,几乎都是标准的近体诗。

李白诗多不受拘束,七律不严格合律的居多,但五律相对工整,佳作也远远多于七律。李白最强的是各类古体诗。李白诗难学不可学,学不好学成四不像,所以学诗的多学杜甫。

@老街味道

若是喜欢诗词的朋友,遇到自己喜爱的惊艳的句子,往往读一遍就可以背诵上来。李白的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有这个魔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被评为千古丽句,除了写的好以外,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跟另一首千古名诗一争高下的意味。

大家提起黄鹤楼,想到的最有名的一首诗却不是李白写的,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崔颢的《登黄鹤楼》,这诗更是被后人推崇为七律之首的地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传说,李白见了这诗都叹服,还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李白确实写过一首十分类似的诗:《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看看,无论是行文结构还是读起来的意境,是不是跟前面那首很像。然而,李白虽说感叹崔颢写的黄鹤楼诗好,他自己却经常写关于黄鹤楼的诗,未尝没有一较高下的意思。可以举一些例子,李白绝对是对黄鹤楼念念不忘。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在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江夏送友人》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江上吟》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这里只是举了一部分例子,李白对黄鹤楼的偏爱可见一斑。可是在这么多描写黄鹤楼的诗句里,最妙的还是《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是一个动作描写,却带出来了出行之美,令后人对扬州心驰神往。后面两句的意境可以说跟崔颢那首不相上下,而且更加豁达,在写黄鹤楼诗里,崔颢那个是七律第一,李白这诗就是七绝第一。

李白写了这么多关于黄鹤楼的诗,终于有一首无论行文还是立意,跟崔颢那首可以说不分伯仲,各擅胜场。同样是千古名篇,有两句被评为千古丽句,也就不足为奇了。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江淹·别赋

唐·高适《别董大》

——北宋·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

——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汉魏之际·曹植《赠白马王彪》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北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北宋·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通过上述对名不见经传的上句和名不见经传的诗句的说明和分享,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链接:https://news1.ljinbo.com/shici/m-b-j-j-c-d-s-j-m-b-j-j-c-d-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