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大全正文

诗以言志的上句(诗以言志的诗句)

admin2023-01-212诗以言志的上句

锦博文学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诗以言志的上句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于大学学习诗以言志的诗句的过程中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什么是诗?

我看到的最好的回答:

中国古时候有一句话,最简单也是最本源的话:诗言志。

这个“志”是什么意思?“志”按照古文字:志者,持也。保持的持。

他的意思是说,我们心理所持有的、持守的,那一点点东西。当生活把你追到了角落里,当你不得不丢弃很多东西,到了最后的时刻,很多人的心里可能已经空空如也,这时候有的人,心里还有所持,你最后有所持的那个东西,我们古人认为,这就是诗。你心里最深,在最关键、最要紧的时候,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你的诗。人不仅仅是靠着持,走过他的生命,走出他的困境,中国人也是靠着这份持,互相辨认。

我们讲英雄相惜,惜的是什么呢?是说你在江湖里,在这一夜,在小酒馆里,偶然碰见了这个人,就是因为一句话、两句话、几句话,你们惺惺相惜,你觉得这就是故交,这就是你心心相印的那个人,为此这偶然的相遇,可能是你们一生的情义所在。而这种持,这种持与持的相遇,人有时候说不出来,我们不都是诗人。

我们常常觉得,最能够表达出我们这份相遇,相照,我们这份生命里最明亮最美好的东西的靠的是什么呢?靠我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一句一句的诗,你会觉得那个灯,已经亮在那儿,或者灯一直挂在那儿。就在某一刻,他忽然亮了,好像灯就挂在你心里,就一直挂在你心里,等着亮…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圣人有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学了诗,学了礼,才能文质彬彬,才可称为君子。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古诗,包罗万象,研究了诗,知识自然就会变得渊博,能多了解各种知识,例如各种禽鱼鸟兽的名字,例如各种称谓,以及一些具体现象的不同形容,各种知识都能了解而博物。所以,一个人学了诗可以变得更有内涵,说话更有条理。

        不学礼,无以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是文化的基本精神。所以,不学礼,就难有立身之处。做事先做人! 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诗”和“礼”,“诗”应是指《诗经》,“礼”应是指《仪礼》。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即《南郂》、《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仪礼》,又称《礼经》或《士礼》,是先秦五经之一,它最初直接被称作“礼”。据古文派经生说,是周公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孔子编订的。而孔子确实将礼作为教学的实践环节。 

       《仪礼》一书的内容主要是冠、昏、丧、祭、朝、聘、燕享等等典礼的详细仪式,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其中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体现“亲亲尊尊”原则的礼仪,以《仪礼·丧服》最为详细明确,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血缘关系,而且对后世社会组织、文化观念有着重要影响。读了可以明白封建贵族的繁文缛节,可以考见古代宫室、舟车、衣服、饮食等日常生活情形,以及宗教信仰、亲族制度、政治组织和外交方式等。

       《仪礼》原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汉高堂生所传,一种是从孔宅壁中得来。东汉郑玄合并两种本子,就是现在所流传的《仪礼》。

       《仪礼》和《周礼》、《礼记》合称“三礼”,《三礼》是古代中国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周礼》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家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冬官”一篇早已散佚,西汉时补以“考工记”,称为“冬官考工记”。全书共分四十二卷。

        关于《周礼》的作者,众说纷纭。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认为是周公所作,肯定此书的价值,称之为“周公致太平之迹”、“太平经国之书”。但也有人认为虽为周公所作,但未曾付诸实行或局部为后人添入。

       第二类认为非周公所作,认为是西汉晚期刘歆校书时,加以整理补充而伪造成书,或与王莽合作窜改,以致对此书的价值持否定态度。

       第三类认为既不是周公所作,又不是刘歆窜改,而是出于他人之手,作者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许多人。时间为西周初,晚至西汉之末。

       近代学者根据考古出土文物的周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考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基本上可以断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周礼》是记载古代设官分职的政典,共记载了王室大小官职377名,并详列各官的职权。书中保存了不少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如井田制、分封制以及秦汉的五刑、田制、乐舞等。还记载了人民对国家的义务,包括纳税、负担力役、兵役,每家一兵,不仅战时要作战,而且每年要进行四次军事演习等。此外,还有农业、工艺、礼俗等方面的史料。有关《周礼》的著疏,主要有东汉郑玄的《周礼注》,唐贾公彦的《周礼疏》,清孙诒让的《周礼正义》等。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上古时期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但到了汉代,《仪礼》只剩了17篇,宋朝王应麟将这17篇分为四类:

《特牲馈食礼》、《少年馈食礼》、《有司》三篇记祭祀鬼神,祈求福佑之礼,属于吉礼;

《丧服》、《士葬礼》、《既夕礼》、《士虞礼》四篇记丧葬之礼,属于凶礼;

《士相见礼》、《聘礼》、《觐礼》三篇记宾主相见之礼,属于宾礼;

《士官礼》、《士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公食大夫礼》七篇记冠昏、宾射、燕飨之礼,属于嘉礼。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诗以言志,礼以立身。无论古今,为人处世之道都是人生必修课,我们不一定都要做到巧舌如簧,但至少应做到词能达意,我们不一定要成贤成圣,但可以努力做到于人有益,于世有益。

        一个文化程度很高的人,未必就对社会有用,而一个懂礼守礼,道德高尚的人一定对社会有用,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礼仪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当然,学习是与时俱进的,学习先秦时代的诗书礼仪,不应因循守旧默守陈规,应该始终秉持去芜存菁,为我所用的原则,迎合时代发展需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哪本书

出自《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释义

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

歌永言:永,长,是延长诗的语言,以突出诗的意义.

声依永: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

律和声: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这个句典的意思是:诗是抒发作者志向的乐章,是需 要长久歌咏的,五声是依附于所歌咏的诗的,使用十二律和五声合于节奏。

扩展资料

《尚书·尧典》记载了上古时代圣王帝尧施政期间的政典。从文字考辨和神话解析入手,考索后可知,“诗言志”四句之纂入《尚书·尧典》,至早亦当在战国末期甚至以后。

《尚书》作为中国研究三代以前、之后政治发展进程的重要经典,一直为世人所重视。该书内容丰富,覆盖各种先民的认识成果。《尧典》是其首篇,其内容涉及所谓尧时期的政治体制、政治思想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尚书·尧典》有“中华文明第一典”之称,其中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很多意义上的源头,既是思想哲理、精神信仰的源头,又是生存结构、政统的源头。在本书中,作者在解析《尧典》的叙述结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发文本中所蕴含的“时”与“孝”的理念,带领读者深入体会《尧典》所展示的中国古代乃至人类史上最为动人美好的生存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尚书·尧典》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谁说的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是出自那本书啊?

《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意思是作诗以言志,高歌以咏言,作声以依咏,演律以和声。大致意思就是这样,如有不明白的,可以当面问我

诗以言志的上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诗以言志的诗句、诗以言志的上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链接:https://news1.ljinbo.com/shici/s-y-y-z-d-s-j-s-y-y-z-d-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