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大全正文

同谓之玄的上句(同谓之玄怎么读音)

admin2023-01-232同谓之玄的上句

今天给各位分享同谓之玄的上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同谓之玄怎么读音进行分享,相信一定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如未解决可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目录一览: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的“两者”是指什么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出自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中“此两者”中的两者指的是哪两者?仍然没有统一的说法。己知的说法有两种:

一部分人认为“此两者”指的是有和无(也有认为是指“有名”和“无名”),认为有和无来源相同,只是名称不一样。

另一部分认为“此两者”指的是“道”和“名”,因为“道可道,名可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意思是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不是常“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

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德思辩——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段其实很有意思,里面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概念。

比如:两者、同出、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中的两者指的是哪两者?仍然没有统一的说法。

己知的说法有两种:

一部分人认为“此两者”指的是有和无(也有认为是指“有名”和“无名”),认为有和无来源相同,只是名称不一样。

另一部分认为“此两者”指的是“道”和“名”,因为“道可道,名可名”。

然后我就在想,如果指的是“道”和“名”,那为什么老子不把这一句直接放在“道可道,名可名”之后呢?

所以,这种观点,我直接放弃了。

而认为代表“有”与“无”的这种说法,我仍然很不解,想知道“有”和“无”所谓的同出指的是什么,也就是它们源自哪里?

混沌?太极?虚无?

“有无相生”这个说法人们都明白,但“有”和“无”同出么?

要知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已经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无中生有。

这世界自一片虚无中来,然后才出现了“有”这个概念,所以说“有”自“无”中来。

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孩子出自娘胎。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能够理解成“孩子”和“孩子娘”出自同一个地方么?

很明显不合适啊,虽然我们也可以说孩子和他娘都是胎生、都有灵魂,所以同出而异名,但是这种说法会不会太怪异了些?

无中生有、有生于无,这两个成语表明了“有”和“无”的关系,但我却没有发现哪个成语是讲“有中生无”的。

所以,如果我们认为“有和无同出而异名”,很明显有些不论不类。

那“此两者”中的两者到底指的是哪两者呢?

原文中写道“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也就是说“此两者”指的应该是“无欲”和“有欲”这两个概念。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和有、无是一个概念,但其实是不一样的。

“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这种读法和理解跟“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是两个意思。

“欲以观其妙”和“以观其妙”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说到“同出”,原文中,真正符合这个概念的是“有欲”和“无欲”这两个词。

因为这两个词都来自我们的思维、或者说都出自我们的内心,这种理解没毛病.

而且这两个词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虽然它们同时出自我们的内心,但名称不同。

思维这东西很奇妙,很难去解释,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或文字去对它进行描述,都会显得很苍白无力。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玄”!很玄!

玄字在中文里代表黑色、不真实、不容易理解等意思。

而这也正好符合思维的无法描述性。

思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果我们真的想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去描述它的话,大概没有比用“玄”字更合理了。

那为什么又要说“玄之又玄”呢?

一直贯穿在我们整个生命中,也就是说一直在重复的、跟我们生活有关的一个现象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这跟“玄之又玄”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玄之又玄”才是真正的“众妙之门”。

玩游戏的都知道通过做任务、打怪兽,然后可以升级,升级之后又可以接着做更多更高级的任务,然后可以继续升级。

现实中也一样,我们不断的工作、赚钱,然后提升自己的阅历、知识,接着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生活。

学生们通过学前班、上小学、大学、读研提升自己。

就如同修行中,修行者通过“无欲”而“观其妙”,然后通过“有欲”去整明白个中道理,这么做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境界或者学识水平。

换句话说,这也叫升级。

修行者通过不断的重复这种“升级”的过程去研究天地自然中蕴含的真理,然后将这些真理转化成自己或人类能够使用的东西。

就像人们发现了火的特性,然后开始用火取暖、煮食物、御敌;又像科学家发现了各种金属,然后将它们提炼出来为人们所用。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所以古人说“人间处处皆修行。”

但为什么要用 “玄之又玄”而不是直接用“重复”这两个字呢?

这又要说起“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这一句话。

“无欲”这种状态本身就很奇妙,妙到无法解释,所以又称作“玄”。

“有欲”这种状态同样很奇妙,同样无法解释,所以还是“玄”。

我们用“无欲”这种奇妙的、很玄的状态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有欲”这种同样很妙、很玄的状态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一直在重复、在转换。

也就是说我们在“无欲”中发现有趣的问题时其实已经算作是处于“有欲”的状态了。

而有了想法之后,我们开始去解决某个问题,而当你专心致致的去工作或者说去行动时,很容易进入废寝忘食、不知岁月这样的状态,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无欲”的表现?

而且,在我们完全痴迷于某件事时,脑子里仍然会有别的想法浮现,可能行动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正在做的事或决定是错误的,然后立刻停下来或直接改正。

这种发现是怎么来的?是故意发现的还是无意之中发现的?

也正是这种或无意、或有意的状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了处理错误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是在不停的通过一种“玄”的状态,去解决另一种“玄”的概念。

这才是“玄之又玄”真正的含义,而不是什么“玄妙又玄妙、幽深又幽深”之类的含 义。

《道德经》第一章很多人都说是道家思想的总纲,实际上的确是这样,只有真正理解了第一章,我们才能对后面的内容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

也就是说,当你正确的理解了第一章的内容之后,你就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这叫登堂入室,又叫基础,更可以理解成玄幻小说中主角聚集的第一缕真气。

只有在获得了第一缕真气,才算真正拥有了修行高深内功的资格。

同样,只有真正理解了“玄之又玄”的含义,才算真正打开了“众妙之门”。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什么 意思

这句话要结合上下文。故常无以观其徼,常有以观其妙,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然后才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何谓之“玄”呢?“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关于“玄”的释义就更多了。王弼《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张衡说:“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能先;包含道德,构掩乾坤。”《说文》释“玄”为“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宋代苏辙注:“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极也。 其实,“玄”字的本义是精微,老子是以“玄”作为抽象名词概念,与“道”、“无”、“有”等概念具有同样的意义。“同谓之玄”就是“同”叫做“玄”,“玄之又玄”就是同之又同。《老子?道经?一章》中“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有”和“无”)这两者同出于“道”而名称各异;同出之“同”就叫做“玄”;同而又同,是理解“道”的关键。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二句的意思就是:同之又同,是认识天地万物的方法。“同”是特别受到强调的,所以也可以说:同之又同,是认识天地万物的关键。 故可谓玄就是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与“道”相同。“玄”是生成宇宙和万物的本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

两者同出于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有”和“无”)这两者同出于“道”而名称各异;同出之“同”就叫做“玄”;同而又同,是理解“道”的关键.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二句的意思就是:同...

心想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1 同出而异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两者”就是“有”和“无”。同出而异名,“同出”,它俩是一个,这就是“有”就是“无”“无”就是“有”,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这个意思。它俩本来是一个,就像能量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能量,这叫“同出”。

“异名”,能量就是能量,物质就是物质,同出而异名。所以还是用能量和物质能更好的理解,这个就是同出,能量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能量。“异名”能量就是能量,物质就是物质。“同出”,“有”就是“无”,“无”就是“有”,它俩本来是一个。“无”叫做“无”,“有”叫做“有”,这叫同出而异名。

02 同谓之玄

同谓之玄,“有”和“无”都是“玄”,就是说“有”叫做玄,“无”也叫做玄,叫“同出”。“异名”就是同样是一个“玄”,这个叫做“有”,这个叫做“无”。就好比说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它俩本来是空不空如来藏,“空”当下就是“不空”,“不空”当下就是“空”,但是我们还是把“空”叫做“空”,把“不空”叫做“不空”。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我们还是把“色”叫做“色”,“空”叫做“空”,其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和“空”是一个,“色”当下就是“空”,“空”当下就是“色”,能量当下就是物质,物质当下就是能量。

03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一般表示的是黑色,黑色表示的是很悠远、很幽深、神秘莫测。像宇宙是不是黑洞洞的,宇宙给你的感觉浩瀚无垠,它漆黑一片,神秘莫测,这是“玄”,幽深幽远、神秘莫测,里面好像孕育了一切的东西,什么东西都可以从它里面生出来,这叫“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说幽深的这个东西,幽深的无法形容,幽深的根本就无法去表述,它是众妙之门。“众妙之门”是一切万法的意思,它是本源。这就是“有”和“无”,“有”和“无”都是“玄”。因为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两个都叫做“玄”。这个“玄”它是众妙之门,“玄”就是“有”和“无”,所以说“有”是不空如来藏,“无”是空如来藏,“玄”是空不空如来藏,这叫一心三藏。

关于同谓之玄的上句和同谓之玄怎么读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呢?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链接:https://news1.ljinbo.com/shici/t-w-z-x-d-s-j-t-w-z-x-z-m-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