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大全正文

威而不猛的上句(威而不猛表现的是以下哪种状态)

admin2023-03-241威而不猛的上句

锦博文学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威而不猛的上句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于大学学习威而不猛表现的是以下哪种状态的过程中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原文:"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

《述而篇》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注释】

▲温而厉:态度温和,但说话办事坚持原则,遵守礼法。

▲威而不猛:形态威仪而不凶猛。“威”是气质上使人敬服,不怒自威。“猛”是使人害怕,望而生畏。

▲恭而安:对人恭敬,谦逊有礼而神态安详,谦恭而不拘束、不谄媚。

【译文】

孔子待人态度温和,但能坚持原则,看起来很威严,但不让人感觉害怕,对人谦恭有礼,但不会让人觉得拘束谄媚。

参读:

《子张篇》19.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尧曰篇》20.2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八佾篇》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善读「论语」7.38: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静而德方

【原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为人既和善又有威严,却不令人害怕;处事谨慎勤勉,而又从容不迫。

【注释】

“温”,色和曰温。色和,即态度和善。

“厉”,严也。严,威也。故作“威严”解。

“威”,威严。

“猛”,恶也,害也。指凶恶、可怕。

“恭”,肃也。肃者、持事振敬也。《周语》曰:“夙夜,恭也”。《注》曰:“夙夜敬事曰恭”。“振”指奋迅,“夙夜”指日夜从事,均有勤勉之义,而敬有谨慎之义,故将“恭”作“谨慎勤勉”解。

“安”,静也。指从容不迫。

【评析】

孔子“温而厉”,为人既和善又有威严。这是因为孔子内有仁爱,自然外显和善。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说,若不自厚其德,人就不会有威严、威信。孔子仁德深厚,自然因而生威。由于孔子之威源自内在的厚德,并非来自外在的权位,是德威而非官威,因此孔子“威而不猛”,虽威严却不令人生畏,反易令人信服、顺从,不失亲近之感。若非仁德修养到极高的境界,是绝不可能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的。

孔子处事谨慎勤勉,是为“恭”。“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在为仁与教学这两方面体现了孔子的勤勉,此需有仁;“临事而惧”,则体现了孔子的理性和谨慎,此需有智。在处事谨慎勤勉之余,孔子遇事又能从容不迫,是为能“安”。宋国司马桓魋曾为保全自己的权势而派兵截杀孔子。有人催孔子加快撤离速度,以免被追兵赶到,但孔子却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在此所表现出的从容淡定即是“安”。这既要有知己知彼之智,又需有处变不惊之勇。故“恭而安”,实际上是仁智勇的集中体现。而仁智勇,正是儒家仁德的三大构成要素。因此,本章是对孔子仁德自然显露情形的记录。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原文】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翻译】

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

【解读】

君子的风度

风度,是一个人的德行修养、人生阅历,对自身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以及精神面貌的改造,而形成的独特的形象。但是,人们在德行品质、文化修养以及人生阅历上,都存在着差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风度,也是千差万别。作为名副其实的仁人君子,孔子无论是内在的精神修养,还是外在的言谈举止,都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风度,令人心向往之。

首先是“温而厉”,这是说孔子的内心温和,而仪容举止庄重严肃。所谓“即之也温,望之俨然”是也。孔子在外表上显得温和,很容易让人接近,但是他那稍稍显露的肃穆与严厉,又能让人从心底生出一股敬意,不敢过于随便。不过,孔子的“严厉”,并非是用语上的严厉,而是他对原则性问题的坚持。他从不徇情枉法,不营私舞弊,这种人自然会让人肃然起敬。

“威而不猛”反映的是孔子的内在修养,他在外表上保持着足够的威仪,但不会让人感到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作为普通人,能做到“不怒而令人敬畏”的人就已经不错了。毕竟大多数的人都是以“怒而令人生畏”,靠着自己的声色俱厉,为自己迎来些许的“威严”。像孔子这般不怒自威,正是他的自信和修养的体现,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并不多。而动辄发怒,以权势压人,既让人害怕又让人厌恶。

“恭而安”这是对孔子内心状态的描述。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温”与“厉”兼而有之,威严之中必然会带有刚猛之劲,谦恭之时也会掺杂些许的拘束。但孔子不然,他不但恭而有礼,还不会产生拘束感,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自适。也只有他这种内外均修、德才兼备之人,才能显现出这样的气象。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体现的就是孔子对“度”的掌握,完全合乎中庸之道,从而在外貌神态上就能看出其修养境界之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表达情感与态度上,不是有所过就是不及。其实,这些都是修养上差别造成的,也是平常人与君子在风度上存在差距的原因。这种对“度”的掌握,完全来自于经验的积累。

在弟子们的眼中,孔子是一个完美的人,举手投足间处处都显着君子的风度。孔子的境界令人高山仰止,羡慕不已。有人认为,这是圣人境界,遥不可及。但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肯努力,还是很有机会成就君子之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仪态,处处以适度为准。不要显得过于随便,也不要一天到晚板着面孔。言语行动既要让人感觉到你的亲切,还要让人感受到你的威严,给人留下一个既亲切又威严的形象。久而久之,我们也能表现出与孔子一样的风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翻译

1、原句: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 《论语》

2、释义:温和而严厉;威仪但不凶暴;恭谦礼让却又自然安详。

3、出处:孔子的《论语·述而篇》,《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4、其它名句: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

②、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③、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④、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⑤、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⑥、子曰:“自行束脩(1)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⑦、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⑧、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威而不猛的上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威而不猛表现的是以下哪种状态、威而不猛的上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链接:https://news1.ljinbo.com/shici/w-e-b-m-d-s-j-w-e-b-m-b-x-d-s-y-x-n-z-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