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大全正文

文殊源的上句(文殊的来历)

admin2023-01-244文殊源的上句

本篇文章要给大家带来的是文殊源的上句,以及文殊的来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学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文殊大士寒山诗

寒山出场!

「粤自居寒山,曾经几万载;任运遯林泉,栖迟观自在。寒岩人不到,白云常叆叇;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

我自从居住寒山以来,到现在已经过了几万年!随心所欲,隐居于山林泉石之间;心境更栖息于观自在的境界里。

我所住的寒岩,是没有人会到的,并有白云自在飘翔。地上细软的绿草做我的床褥,青天做我的被盖。

我心很快活呀!

以石头作枕,任天地怎么改变,对我已无关紧要了!

哗!好快活呀!好舒服的境界!

文殊菩萨,同我们分享修佛人生活乐趣。

诗中又再用「任运」两个字,真系好羡慕,更用上「观自在」添!边个可以观自在?边个就大解脱。他的山,我好想去。

「人不到」三个字,好有玄机;究竟无人会去,定人去唔到呢!?

好靓呀个寒岩,有一片片云飘吓飘吓,软草上面望住青天,做枕头块石头都好值钱,已经有几万年岁月。

而最辣就系「天地任变改」呢句,即是话无论天崩地塌,世界成住坏空,都冇我份,都唔关我事,咪任佢变啰!

「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大快活」不是快餐,系佛陀自受用身证境,三界要坏的时候,连管我玉皇大帝及梵天都无得走,水火风三大灾难,毁灭性实在太大!

文殊菩萨,请收留我,我好想好想跟你修行……

所谓:「西域尊者往东来,却被文殊化引开。」

旧时佛陀波利法师,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传来中土之后,文殊菩萨就带佛陀波利法师入去五台山金刚窟,从此消失世上了!

文殊菩萨,唔争在带埋我入去丫!

游天都原文和翻译

游天都原文: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

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坡,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

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祗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游天都翻译:

九月初四这天。(动身行走)十五里到汤口。(又走)五里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拄着拐杖望着朱砂庵攀登。(走了)十里,上到黄泥冈。(这时)先前云雾笼罩着的那些山峰,渐渐地露出来了,也渐渐地落到我的手杖底下。

转身进入石门峰,经过天都峰的山腰下来,就(望见)天都、莲花两峰顶,都高高地耸出半天之外。路旁有一条岔路向东直上,是前次(游山时)没有到过的,于是向前直往上走,差不多到了天都峰侧面了。再往北上,走在狭谷中的小道上。

石峰一片片地夹立高耸;路就在石峰间宛转延伸,石头堵塞的地方就把它凿开,陡峭的地方把它凿成石级,中断的地方就架上木头,使它畅通,高悬的地方就树起梯子连接。向下看,(只见)陡峻的山谷气象阴森,枫树、松树杂然相间,五色缤纷,灿烂得象图画,象锦绣。

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这时仆人们都因路险阴隔,落在后面,我也停下来不向上攀登;可是一路上奇丽的景色,不觉又吸引着我一人走上去了。

已经登上山头,见一个小寺庙,檐角翘起,象小鸟张开翅膀似的立在那儿,这就是文殊院,也是我从前想登而没有登的地方。(它)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背后倚的是玉屏风,两峰秀丽的景色,(好象)都可以伸手揽取。

四周环顾,奇峰错落地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实在是黄山风景最美的地方!如果不是重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遇见云游的和尚澄源来了,(我们)游兴很浓。时间已过正午,仆人们也刚刚赶到。(我们)站在寺庙前面,(望着)两峰指指点点。

庵中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可是无路可通,莲花峰可登,路却又太远。(看来)只好就近处望望天都峰,明天再登莲花峰顶吧”。我不同意,决意游天都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徐霞客的游历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虽然他的母亲也鼓励他,并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但直到天启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

例如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1617)、四十七年(1619)、天启元年(1621)、二年(1622)都未出游;泰昌元年(1620)出游63日;天启三年(1623)出游54日。

第二阶段则自天启五年(1625)他母亲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祯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这期间历游浙、闽、赣、楚、粤西、黔、滇等地。

吴国华为徐霞客作《圹志铭》,说他的游历“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仑天柱,参西番法宝,往来鸡足山中,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

徐霞客的游历日记,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编次。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从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将游历所记原稿托给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

季梦良先是推辞,后来要接受这项任务之时,徐霞客就过世了,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纫携去,但此时文稿已有部分遗失。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仅将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带回。

徐屺仍将文稿托给季梦良说:“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于是季梦良“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篇”。《徐霞客游记》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梦良的整理之功,这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

文章简介:

关于景物的描写不仅贴近现实,而且十分准确。现代科技也印证了徐霞客对于地质地貌和岩石景观记载的准确性,据对比,徐霞客对华东地区和桂林许多岩石、溶洞的描述与科学工具的实际测量惊人地吻合。

例如在《游桂林日记》中对伏波试剑石的描写:“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莲萼倒挂,不属于下者,仅寸有余焉。是名伏波试剑石。”准确说明了石柱的具体位置是“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形态形貌“如莲萼倒挂”,尤其是“仅寸有余”的精确描述,比前人笼统地记载要科学得多。

徐霞客“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为了达到“尽”的标准,《徐霞客游记》关于景观的描写也十分全面。这一方面体现在游记所包含的内容跨时长、地城广。徐霞客二十二岁起在母亲的资助下开始云游四方,游历祖国的山水,一直到五十六岁过世之前几乎都在进行旅行考察。

在这三十四年间,他的脚步东到浙江普陀,西到云南腾冲,北至河北盘山,南到闽奥一带,覆盖了现在十九个省、市(区)。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景物的描写全面。桂林的七星岩历来是游客和地理学家的关注点,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七星岩,为它作较为全面的记载。

在《粤西游记》中,他写道:“盖此处岩洞骈峙者三:栖霞在北,而下透山之东西;七星在中,而曲透山之西北;南岩在南,而上透山之东西。”从高角度全面说明了各个洞口的布局。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但为永灭众生苦 , 利益世间而发心;

常欲利乐诸众生 , 庄严国土供养佛;

受持正法修诸智  ,证菩提故而发心;

深心信解常清净 , 恭敬尊重一切佛;

于法及僧亦如是 , 至诚供养而发心;

深信于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无上大菩提 , 菩萨以是初发心;

信为道元功德母 , 长养一切诸善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之要旨,皆在此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亦即总说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称

为大方广。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故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则称为佛华严。总之,大方广佛华严系所诠之义理,而‘经’则为能诠之言教。

扩展资料:

华严菩萨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二)普贤菩萨,以其居

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三)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

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转之则右为智,左为理时,显示理智之涉入胎藏界曼陀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方广佛华严经》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的原文内容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1愿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於佛,养护一切。 2愿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冤亲平等,永离贪著。 3愿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4愿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瞭伎非实。 5愿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於圣地,永除秽欲。 6愿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7愿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8愿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碍著。 9愿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10愿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11愿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12愿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13愿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14愿

请求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15愿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16愿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17愿

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18愿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19愿

自归於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20愿

自归於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21愿

自归於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22愿

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於戒,不做众恶。 23愿

受阇黎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24愿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25愿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26愿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27愿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28愿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29愿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30愿

修行於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31愿

若修於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32愿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33愿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34愿

若举於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35愿

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36愿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37愿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38愿

著僧伽黎,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39愿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40愿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41愿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 42愿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43愿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44愿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45愿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46愿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47愿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48愿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49愿

若在於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50愿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51愿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52愿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53愿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54愿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55愿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56愿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57愿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58愿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59愿

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 60愿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礼敬。 61愿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 62愿

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63愿

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64愿

若见花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花开敷。 65愿

若见树花,当愿众生,众相如花,具三十二。 66愿

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 67愿

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68愿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69愿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70愿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71愿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72愿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73愿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74愿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75愿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76愿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诸修行,趣佛菩提。 77愿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78愿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79愿

见乐著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80愿

见无乐著,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81愿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82愿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83愿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84愿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85愿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於佛菩萨,常生净信。 86愿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於不善事,不生乐著。 87愿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於佛菩萨,能知恩德。 88愿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於有恶人,不加其报。 89愿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90愿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91愿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於苦行,至究竟处。 92愿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93愿

见著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94愿

见无铠杖-,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95愿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於诸异论,悉能摧伏。 96愿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97愿

若见於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98愿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99愿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100愿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101愿

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102愿

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103愿

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104愿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105愿

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於一切,佛法之门。 106愿

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107愿

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 108愿

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 109愿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110愿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111愿

若得恭敬,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112愿

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113愿

见惭耻人,当愿众生,据惭耻行,藏护诸根。 114愿

见无惭耻,当愿众生,舍离无惭,住大慈道。 115愿

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 116愿

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 117愿

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 118愿

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著,绝世贪爱。 119愿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120愿

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 121愿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122愿

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 123愿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124愿

若入水时,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125愿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126愿

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 127愿

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128愿

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129愿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130愿

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131愿

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132愿

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133愿

顶礼於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134愿

右绕於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135愿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136愿

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 137愿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138愿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139愿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动乱。 140愿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141愿

文殊菩萨的经文怎么念

文殊菩萨心咒注音:嗡ōng阿a若ro巴ba扎zha呐na地di。

发音注解:

[日/阿]:读音为(rā),为罕见字,常用字典中罕有收录。也常写成“惹”或“喏”等字代替。

梵文:Om Ara Pa Ca Na Dhih

藏文:Om Ara Pa Za Na Di

文殊菩萨增长智慧的咒语,又称文殊菩萨心咒。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还有一字大明轮咒。

文殊菩萨智慧咒的其它写法:

嗡啊惹巴扎纳德。

嗡阿喇巴札那谛。

嗡阿诺巴札拿得。

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

一般右手握「智慧剑」,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愚痴,智慧犀利如剑;

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文殊菩萨八字大威德陀罗尼咒

文殊师利菩萨八字大威德陀罗尼咒:唵 阿末罗吽 却浙罗

文殊八字咒来自《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等经书。全称「一切佛心大无畏八字真言」,也叫「八字大无畏最上秘密心真言」简称「八字秘密咒」。又称「大日如来报身真言」,「吹肉往生咒」。此咒即是文殊菩萨的微妙本心。

一、若有男子女人,发心忆诵此陀罗尼咒,念诵一遍,既能拥护自身;二遍,能护同伴;三遍即能生「大拥护」力;国王乃至住十地菩萨无能超过此陀罗尼者,何况诸小天魔、龙神鬼类恶众生等而能障碍?若诵四遍,即能拥护妻妾男女;若诵五遍,即拥护一切眷属;若诵六遍,能护一切城邑村坊;若诵七遍,能护一切众生。

二、若着衣时,咒衣服七遍,然后再穿,能除一切内外恶毒及诸灾难;若洗手、洗脸时,咒水七遍,然后再洗,能令一切众生生贵重心,所有恶人,一见汝者,悉当降服,自当敬重,日夜忆念,见即欢喜,心难舍离。

三、若人身患支节疼痛,咒温水108遍,洗浴痛处,即得除愈。

四、若每日早晨,以水一掬,咒七遍饮之,身内所有恶报,悉得消灭。

五、若能每日三时,各时念诵108遍,所作称意!所求诸愿,悉得随心,一切皆得圆满具足,得大富贵,所游无障,自在恣情,受诸快乐。

六、若能书写此咒安于宅中,其家既得大富贵,铙财常富,儿女聪明利智,辩才巧计,相貌端严具好,人所爱乐。所出言音,众人所奉,施行无违。象马畜类,悉盛成群,奴婢宝货,受用无尽;宅中灾祸,自然消灭;善神护宅,人福强盛,鬼神无娆;设有鬼神,皆是有福之鬼,皆护其人,不求人短。

七、说明:咒——指八字神咒,或八字陀罗尼。神像——文殊师利童子菩萨,骑乘金色孔雀。经中云:「见此神像者,灭四重、五逆、十恶等罪!——摘自隆藏《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功德摘要】

【咒安于宅中,得大富贵、儿女聪明、灾祸消灭、神鬼护持】

善男子此文殊师利童子八字大威德力陀罗尼。若有国王王子妃后公主。及诸宰辅并凡庶类等。能书写此咒安于宅中。其家即得大富贵饶财常富。儿女聪明利智辩才。巧计相貌端严具好。人所爱乐。所出言音。众人所奉施行无违。象马畜类悉盛成群。奴婢宝货受用无尽。宅中灾祸自然消灭。善神护宅人福强盛鬼神无娆。设有鬼神皆是有福之鬼。皆护其人不求人短。

【过去无量百千恒河沙诸佛所说】

此八字大威德陀罗尼者。乃往过去无量百千恒河沙诸佛所说。为拥护一切行十善国王。令得如意寿命长远。福德果报无比最胜。诸方兵甲悉皆休息国土安宁。王之所愿常得增长。

【如佛现在处世无异】

此陀罗尼能大利益。怜愍一切有情诸众生故。能断诸三恶道。能为一切作法。如佛现在处世无异。

【文殊菩萨,自变八字神咒】

此是文殊师利菩萨自身。为利诸众生故。自变其身为八字咒神像。能满一切有情意乐等事。

【灭四重五逆等罪】

若人能暂闻忆念此陀罗尼者。即能灭四重五逆等罪。

【十地菩萨、一生补处菩萨,不能夺其福德】

何况常念诵者。设使一切诸天有大福德。及十地一生补处。于中二大威力人。亦不能夺其福德。所作事业不能为障持八字人福。何况余小天人。

【见闻者,如蒙佛住世,如见文殊】

此大威德八字秘密心陀罗尼。若有闻者。如从佛口禀受此陀罗尼句义。亦如佛住世无有异耳。能与众生于黑闇中作大明灯。我今重复告汝一切大众心勿有疑。若见闻之者如佛在世。亦见文殊师利童子无有异也。能见诸佛神力不可思议。亦能作大神通变化自在。

【穷苦所逼,尽心修持,渐得成就】

金刚菩萨若男女人于此陀罗尼发心念诵者。不能广办供养。在家种种迫迮不可具依法则。但能禁其身三口四制勒三痴。如上十恶永绝其源者。即念诵此陀罗尼忆持不忘。依时随分不阙多少供养。渐渐亦得成就。

【大拥护力,十地菩萨亦不能越】

善男子若有男子女人。发心能忆诵此陀罗尼一遍者。即能拥护自身。两遍能护同伴。三遍即能大拥护国王。住十地菩萨亦不能越过此陀罗尼力者。何况诸小天魔龙神鬼类恶众生等。而能障碍。若诵四遍即能拥护妻妾男女。若诵五遍拥护一切眷属。若诵六遍能护一切城邑村坊。若诵七遍能护一切众生。

【消灾灭报,寿命长远,毒不能害,怨家起慈心】

若欲着衣之时当咒衣七遍。能除一切内外恶毒及诸灾难。若洗手面时当咒水七遍。能令一切众人生贵重心。所有诸恶人见者悉当降伏。自当敬重日夜忆念。见即欢喜心无舍离。若人患身体支节疼痛。咒暖水一百八遍。洗浴即得除愈。若每日早朝以水一掬咒七遍饮之。在身所有恶报悉得消灭。

何况无灾厄者。及诸三业者亦得除愈。并得寿命长远。若咒饮食吃者一切诸毒不能为损。若见恶人及有怨家。当须念诵此咒。所有怨家起恶心者。当自降伏。恶心即灭。慈心相向。有恐怖处当须摄心。念诵此咒即得除怖。

【诸愿悉得,富贵快乐】

若能每日三时念诵各一百八遍。所作称意所求诸愿悉得随心。一切皆得圆满具足。得大富贵所游无障。自在咨情受诸快乐。

【临终文殊来迎,同为眷属】

设临命终。即得圣者文殊师利童子亲现灵仪。为说大乘深妙法藏。闻法心大欢喜。即得普门三昧。得此三昧已。于烦恼生死当永隔别。即与文殊圣者及大菩萨同为眷属。位阶三地进修不退。住文殊圣者之位。同得佛智慧三摩地门。

【文殊加持,得闻是法,速证无上菩提】

闻此陀罗尼八字神咒并二印。受持读诵书写忆念。或能自作及劝人受持。此法决定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善男子此陀罗尼所流布处。当知皆是文殊师利童子威力得闻此法。

【恭敬供养,获十种果报】

我灭度后法欲灭时。受时此法读诵书写尊重赞叹。种种香华涂香粖香。伞盖幢旛钟鼓磬铎。微妙音声歌咏赞颂。及上妙衣服恭敬供养者。当知此人现世获十种果报。何等为十。

一者、国中无有他兵怨贼侵境相娆。

二者、不为日月五星二十八宿诸恶变怪而起灾患。

三者、国中此有恶鬼神等行诸疫疾。善神卫国万民安乐。

四者、国中无诸风火霜雹霹雳等难。

五者、国土一切人民。不为怨家而得其便。

六者、国中一切人等。不为诸魔所逼。

七者、国中人民。无诸横死者著身。

八者、不值恶王行诸虐苦。无非时风暴损苗稼。五谷熟成甘果丰足。

九者、善龙入境。及时降雨非时不雨。名华药木悉皆茂盛。天人仙类时时下现。无有旱涝不调之名。

十者、国中人民不为虎狼兕兽诸恶杂毒之所损害。

金刚菩萨善男子此八字陀罗尼秘密藏门所在之处。有人回心一念恭敬供养者。获前十种果报。

 【除一切病,一切圆满】

此大陀罗尼。威力不可说。若人常受持。能除一切病。所作诸事业。一切皆圆满。

【八字具含三部圣者之法】

三部圣者法。具含八字中。菩萨及金刚。诸天咒秘藏。皆属八字摄。过去一切佛。现 在及未 来。一切诸菩萨。修行此法门。悉证菩提果。

【功德说不能尽】

世尊言:「我今略赞此陀罗尼少分功德。我若具说。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大劫说不能尽。」

此陀罗尼能大利益,怜愍一切有情诸众生故,能断诸三恶道,能为一切作法,如佛现 在处世无异。

此是文殊师利菩萨自身,为利诸众生故,自变其身为八字咒神像,能满一切有情意乐等事。

若人能暂闻忆念此陀罗尼者,即能灭四重、五逆等罪,何况常念诵者。设使一切诸天有大福德及十地一生补处,于中二大威力人,亦不能夺其福德,所作事业不能为障持八字人福,何况余小天人及无威德龙神鬼,而作障难。

若有男子、女人,发心能忆诵此陀罗尼一遍者,即能拥护自身;两遍能护同伴;三遍即能大拥护国王。住十地菩萨亦不能越过此陀罗尼力者,何况诸小天魔、龙神、鬼类恶众生等而能障碍。

若诵四遍即能拥护妻妾、男女;若诵五遍拥护一切眷属;若诵六遍能护一切城邑村坊;若诵七遍能护一切众生。

若欲着衣之时,当咒衣七遍,能除一切内外恶毒及诸灾难。

若洗手、面时,当咒水七遍,能令一切众人生贵重心。所有诸恶人见者悉当降伏,自当敬重日夜忆念,见即欢喜心无舍离。

若人患身体支节疼痛,咒暖(热)水一百八遍,洗浴即得除愈。

若每日早朝以水一掬,咒七遍饮之,在身所有恶报悉得消灭,何况无灾厄者,及诸三业者亦得除愈,并得寿命长远。

若咒饮食,吃者一切诸毒不能为损。若见恶人及有怨家,当须念诵此咒;所有怨家起恶心者,当自降伏,恶心即灭,慈心相向。

「除不正心不发大乘菩提之心。于三宝处起不善心行恶业之人。一切小法尚不成就。何况佛之大法。文殊圣者轨仪而能成就。」

"若无信恶人。假使得重宝。满于三千界。其价不可量。当奉上是宝。欲闻此法藏。秘密陀罗尼。八字真言义。亦不合为说。"

「诸天八部众。一切咸应知。勿生一念谤。于此陀罗尼。若生少分疑。一念不信者。同获如前罪。必定无有疑。」

「佛告金刚菩萨言。善男子于后末世。若有善男子女人等。诽谤是经及出粗语。云此经法非佛所说。当知是一切诸佛怨。于阿鼻地狱千劫受于大苦劫尽更生余地狱中。受诸苦恼未可穷尽。」

圣者有此八字大无畏最上秘密心真言,与佛住世而无有异。能作一切吉祥之事。此大功德,我今为汝略而宣说。若欲广陈,经无数百千那由他俱胝劫,校量功德,说不能尽。若说此印法,名为大精进,能圆满一切愿。

若能每日三时,念诵各一百八遍。所作称意,所求诸愿,悉得随心,一切皆得圆满具足,得大富贵,所游无障。自在恣情,受诸快乐。

设使一切诸天,有大福德,及十地一生补处,于中二大威力人,亦不能夺其福德,所作事业不能为障持八字人福,何况余小天人及无威德龙神鬼,而作障难。

若有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依法受持,读诵书写修行,现世成就一切吉祥,诸事圆满,寿命长远,众人爱敬,生珍重心。」

关于文殊源的上句和文殊的来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呢?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链接:https://news1.ljinbo.com/shici/w-s-y-d-s-j-w-s-d-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