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要给大家带来的是勿施于人的上句,以及什么勿施于人上一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学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勿施于人”的上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回答者:06顺利平安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3-14 17:01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释义: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2、出自于《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释义: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回答道:“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 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
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没人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慧,也会照您说的话去做。
同义句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出处:《论语·公冶长篇》作者·佚名。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释义:子贡说:“我不愿做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可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释义: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的,我也不想给其他人。
反意句
己所欲者,亦施于人。
释义:自己希望得到的(好的东西)也希望别人能得到."
出处:《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乎施于人.”此可见,“忠恕”本是统一的,而“恕”亦可包含“忠”.也就是说,若真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仅可以谓之“恕”,而且亦可谓之“忠恕”。
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颜渊》篇仲弓问仁、孔子回答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己所欲,必有当施于人.”
扩展资料
论语引证:《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出自《论语·颜渊》,原句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意思为: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原文内容: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孔子:
孔子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勿施于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前一句是“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1、同义句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2、译文:
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的,我也不想给其他人
扩展资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典故: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
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关于勿施于人的上句和什么勿施于人上一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呢?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链接:https://news1.ljinbo.com/shici/w-s-y-r-d-s-j-s-m-w-s-y-r-s-y-j.html